购物车
我的足迹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 动,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明确了 2025 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包括“扩大高水平对外 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其中一项具体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此前,习近平总 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共建‘一 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需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新 形势,以创新思维和扎实行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 一路”。 具有全球影响和战略意义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提出的第一个全球性、大规模、全方位 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经过多年来的务实推进,已 取得显著成效。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走深走实,彰显战略远见,意义非凡。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要路径,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 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国内大 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 应。近年来,中国不断放宽外资准入,2024 年版全国外资准入 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减至 29 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 现“清零”。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在 189 个国家和 地区设立境外企业 4.8 万家,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 外企业 1.7 万家。从理论上讲,境外企业收益再投资占比提高, 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投资增值能力,反映企业对“一带一路”长期 投资的意愿和信心。2023 年,中国境外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 近七成企业盈利或持平,当年收益再投资 784.6 亿美元,占同期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44.2%。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支撑,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实践平台。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过程中,经济系统同外交系统耦合,更好推动平等有 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建设持久和平、普遍 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未来,中国将进 一步传承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 精神,通过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开展务实合 作项目、支持民间交往等,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 践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成为当今世界广受 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与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 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其国际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 断增强。2023 年 11 月,《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 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 发布,提出了一系列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展现出共建“一 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项国际合作倡议稳扎稳打地坚持十多年,展现了极强的战 略远见、战略勇气与战略定力,其影响已经呈现从量变到质变的 积极变化。 就项目类型看,基建、产能合作等重要项目搭建基本完成, 且新项目不断入列。例如,作为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 点项目,钱凯港项目一期工程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投入使用,是 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对吸引南美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极强 的示范效应。就企业主体看,中央企业等国有企业是“一带一路” 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是生力军,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推动 各领域合作和项目建设。 目前,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经济 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 领社会生产新变革,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绿色 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经济、 技术、产业、社会发展普遍规律和时代大势,在数字、绿色等新 领域加强合作、培育新增长点的空间很大。目前,数字丝绸之路 的合作成果日益显著。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 还有很多国家表示希望与中国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 但还要看到,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 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 影响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必须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有效克服地缘冲突影响,提升系统 性风险防控能力水平,促进共建国家间加强沟通对接,强化安全 共同体意识,正确处理增强共建国家获得感和坚持于我有利的关 系。特别是聚焦共建国家民众“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提升获得 感、幸福感的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健康、绿色生态、教育培训等 领域,发挥“小而美”惠民生项目润滑剂、黏合剂的作用,深化同 共建国家的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同时,重视完善海外综合服务 体系,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