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市委城乡规划委
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发
展谋篇布局之年,意义非凡、责任重大。此次市委城乡规划委
员会第一次会议,对于我市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引领和推动作
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强化战略引领,锚定发展方向
(一)立足时代方位,精准把握发展机遇。一是深度洞察政
策导向。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方
针,特别是与城乡规划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把握政策红
利,为我市城乡规划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紧密关
注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投资重
点,结合我市实际,找准政策与本地发展的契合点,积极谋划
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我
市城乡建设迈上新台阶。二是顺应区域发展趋势。加强对区域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研究,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强化与
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交通基础
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方面加强
对接,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发展格局。通过参与区域合
作,提升我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为城乡发展拓展更广
阔的空间。三是抓住新兴技术变革契机。充分认识到以大数
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城乡发展的深刻
影响,积极推动新兴技术在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分析城市运行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借助人
工智能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物联网实现城市基础
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智慧
化、现代化的城乡发展模式。
(二)聚焦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发展蓝图。一是完善规划体
系。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协调各
类规划之间的关系,实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
保护规划等有机融合,确保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
加强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和论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
建议,提高规划的质量和可操作性,为城乡建设提供坚实的规
划保障。二是明确功能定位。结合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
和发展优势,科学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明确城市的发展方向
和重点。合理划分城市的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促
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突出城市的特色和优势,打造具有
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三是注重长远发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树立长远眼
光,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预留足够的发
展空间。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对可能出现的新情
况、新问题进行预判和应对,确保规划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同时,要注重规划的动态调整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规
划进行优化和修正,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三)着眼全局统筹,协同推进城乡发展。一是促进城乡融
合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
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引导城市产业向
农村延伸,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
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二是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内
各板块的发展,加强对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和引导,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
入,推动其加快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加强区域内产业布
局的统筹协调,避免产业同质化竞争,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
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三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于城乡规划建设
的全过程。加强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
线,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推
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产业,推广绿色建
筑,加强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
互动。
二、汇聚各方智慧,优化项目方案
(一)广泛征求意见,凝聚社会共识。一是搭建多元参与平
台。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社
会各界对项目规划方案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居民代表等参与项目的论证和讨
论,充分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和利益诉求,确保项目规划方案
能够充分体现民意、汇聚民智。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全
面地向社会公开项目规划方案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的背景、
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让公众了解项目的详细情况,增强
公众对项目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要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
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问,提高公众对项目的参与度和
支持度。三是吸纳合理建议。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
梳理和分析,充分吸纳其中合理的部分,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
优化和完善。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专
家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确保项目规划方
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发挥专家作用,提升方案质量。一是组建专家咨询团
队。邀请城乡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生态环境等领域的
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团队,为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和优化提供专
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专家咨询团队要全程参与项目的论证和评
审,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
规和技术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开展专家论证。定
期组织专家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
议。专家论证要围绕项目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组织、
生态环境保护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分析项目规划方案的优点
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项目规划编制单位要根
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不断提升
方案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加强专家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国内外
知名的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
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为我市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和优化提供
新思路、新方法。同时,要鼓励专家开展对我市城乡规划建设
中的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我市城乡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三)对标先进经验,创新规划理念。一是学习借鉴先进地
区经验。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赴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了
解其在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情
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应用。学习先进地区在城市设计、产
业发展、生态保护、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
段,不断提升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的水平。二是开展规划创新实
践。鼓励规划编制单位和设计人员在项目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
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规划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市的地
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项目规划方
案。在规划设计中,注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三是建立规划创新激励机制。对在
项目规划方案编制中表现突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规划编
制单位和设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