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召开2025年XX市科技工作会议,这是一
次对过去一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新一年科技工作进行科学
谋划与部署的重要会议。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
导下,在市委科技委的统筹推动下,全市科技系统团结一心、
砥砺奋进,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全市的经济
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
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X篇章的关键
一年。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动
我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科技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供强劲支撑。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回首过往,总结经验,坚定科技发展信心
(一)聚焦协同发展,战略牵引成效显著。一是区域合作日
益深化。我市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与北京、河
北等地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加强。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
机制,搭建起了一批跨区域的科技合作平台,如京津冀科技成
果转化联盟、京津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有效促进了科
技资源的共享与流动,推动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协同攻关。
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京津冀三地的科研机
构和企业联合开展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
成果,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资源
对接成果丰硕。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承
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引了一大批优质科技资源向我市集
聚。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研发
中心和产业基地,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同
时,我市的科技企业也积极与北京、河北的企业开展合作,实
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资源对接,我市的科技创新能
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示范引领
作用凸显。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科技
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
法。例如,在滨海新区建设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园区,通过
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环境和优质的服务保障,吸引了
众多高科技企业入驻,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示
范窗口。这些示范园区的建设,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
有力的实践支撑,也为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
借鉴。
(二)深化改革创新,动力源泉持续增强。一是体制机制改
革稳步推进。我市围绕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破除了制约
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科技计划管理方面,优化了项目
申报、评审、验收等流程,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
性;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简化了经费使用审批程序,赋予科
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
性;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建立健全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
系,完善了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和产业化应用。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加大对科技创新
平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市级重
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这
些创新平台汇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先进的科研设备,成为了
我市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载体。同
时,加强创新平台的开放共享,提高了科研资源的利用效
率,为全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三是创新主体活力
不断激发。积极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
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通过实施高新技
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等,我市的科技型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加强对高校、
科研院所的支持和引导,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产学
研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政府、企业、高校
和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创新主体活力得到了充分激
发,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
(三)围绕“十项行动”,产业焕新成果斐然。一是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加速。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我市传统产业的智
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引导企
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提高了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推进绿色制造工程,鼓励企业开展节
能减排技术研发和应用,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加
强工业设计创新,提升了我市传统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
力。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市的钢铁、化工、机械等传统产
业实现了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新兴产业蓬
勃发展。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培育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
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和培
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
发展,成为了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我市的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三是现代服务业创新
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了现代服务
业的创新发展。在金融科技、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
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企业和商业模式。通过运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了现代服务业的
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展了服务领域和市场空间,为我市的经济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展望未来,明确目标,勇担科技发展使命
(一)聚焦园区建设,打造一流科创高地。一是完善园区规
划布局。立足天开园的发展定位和功能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
园区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
善交通、能源、通信等配套设施,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良好
的发展环境。同时,注重园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文景观建
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科技创新园区。二是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加大对天开园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
所、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园区。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
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定优惠的
人才政策,吸引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汇聚园区。同时,加
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主体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三是优化
园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天开园的服务体系,为企业和科研机
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加强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技
术转移、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同时,加强园区的管理和运营,提高园区的服务效
率和管理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科创园区。
(二)聚焦战略力量,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一是加强重大科
技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落户我市,加
大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重大科技平台的建设和支持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
作,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
平台,提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