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新时代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新时代五种精神的科 学内涵、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既需要物质力 量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社会应当大力弘扬的五种具体精 神,即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以下简称“五种 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深刻理解“五种精神”的科 学内涵,充分把握其重要意义,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弘扬“五种精神”,更好地传承和 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重要精神力量。 一、“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 键之际,“五种精神”以整体的形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呈现出来,具有重要的历史 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指向。总体来看,“五种精神”之间联系密切,在精神内核上具有 契合性,在精神引领上具有同向性,在精神价值上具有一致性,因而形成一个有机 统一的整体。一方面,“五种精神”连贯相通,交织相融,相互映射。如,劳动精神 含有对创造性劳动的要求,与创造精神相联。奋斗意味着会有牺牲,因此离不开奉 献,等等。另一方面,“五种精神”联动互动,同频共振,协同共进。“五种精神”在价 值指向上高度一致,共同服务并助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主题;而具 体来看,“五种精神”之间又相互区别,在基本内涵上有着明显差异并各有侧重,在引 领方式和践行方式上也有具体区别,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中华民族是热爱 劳动、勤于劳动的民族,在劳动中造就光辉历史,培育璀璨文明,也必将在劳动中 不断开创光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 对劳动精神进行系统阐释:“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对现实 劳动的创造性超越和理想性建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光辉。根据马克 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 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从直 立行走、手足分化到制造工具,从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再到思维的发展,劳动 促进人从古猿躯体向人类躯体发生重大转变,从“正在形成中的人”不断发展为“完全 形成的人”,将人与动物直接区别开来;再者,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在马克思看 来,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 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 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劳动生产出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也缔结 出人们彼此之间最基本、最原始的生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产生政治、法律、 道德等社会关系,逐渐编织出社会关系的密网,构建起整个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 劳动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揭示了物质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 创造中的重要地位,为劳动精神的出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劳动精神是从万千 劳动者身上提炼出来的精神气质,集中体现着广大劳动者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的 劳动理念、劳动情感、劳动态度和劳动品质,蕴含着劳动者对劳动实践的理性认知 和崇尚劳动的价值理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首先,崇尚劳动彰显着劳动者的价 值追求,是一种推崇劳动、尊重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的劳动理念。其次,热爱劳 动承载着劳动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乐于劳动、积极劳动、能量正向的劳动情感。 再次,辛勤劳动展现了劳动者的实践状态,是一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艰苦奋 斗的劳动态度。最后,诚实劳动体现了劳动者的品德素质,是一种脚踏实地、不投 机取巧、不偷奸耍滑的劳动品质。劳动是财富的来源,是幸福的源泉。崇尚劳动、 热爱劳动才能引领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走向兴盛富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帮 助人们不断开创美好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负面效应也逐 渐产生。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假面遮蔽人们的双眼,致使人们对金钱盲目崇 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毒瘤腐化人们的劳动观念,遮蔽了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 决定性力量,劳动精神面临萎靡失落的窘境和困境。新时代下,弘扬劳动精神有利 于帮助人们正视并重视劳动的真实力量和重要意义,激励和鼓舞人们在劳动中开创 美好生活、收获幸福人生。 (二)躬行不辍、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勇敢斗争的奋斗精神奋斗是中华民族 永恒的主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会议和讲话中提及和解 读奋斗精神,他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结中华民族的“四个伟大精神”时对伟 大奋斗精神作了深刻阐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自古就 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 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 伟目标!”这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伟大奋斗精神提供了价值指导和重要启发。伟大 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成功的重 要精神密码,更是在新时代继续创造新的伟大成就的不竭力量源泉。第一,奋斗精 神是一种躬行不辍、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这种务实精神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知行合 一”思想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动体现。马克思深刻指出:“哲 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停留于“解释世界”,奋 斗精神是倡导把想法诉诸行动,以行动改变世界的直接的、现实的实践精神。社 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今天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党和人民奋斗 的结果。第二,奋斗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伟大梦想不是等 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这种拼搏精神主要表 现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激发出的浴血奋战、不畏 牺牲、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在和平年代,拼搏精神集中表现为党带领人民为实现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焕发出的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 神。第三,奋斗精神是一种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斗争精神。马克思指出,“对实践 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 并改变现存的事物”。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 要精神特质,更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 一切重大成就,既不是从天而降的,也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 拼搏取得的。第四,奋斗精神是一种能够带来幸福的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丰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把奋斗与幸福联系起来,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 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团结奋斗、顽强奋斗 和接续奋斗中实现了小康社会这一千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党和人民凭借 奋斗获得的幸福成果。另外,奋斗的人是幸福的人,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 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高度评价并点赞奋斗的中国人民,如“最美奋斗者”焦 裕禄、“四有”干部谷文昌、“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等,他们通过奋斗不断把美好 理想变为现实。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惟有奋斗才能实现伟大梦想、收获一切幸 福。 (三)爱国为民、爱岗敬业、拼搏担当、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中华民族是讲奉 献的民族,奉献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品格,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 国共产党鲜亮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时强 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这不仅极大 激励鼓舞着全体中国人民,更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奉献的良好氛围。追梦需要激 情和理想,圆梦呼唤奋斗和奉献。奉献辉映着中华民族的奋进之路,不论社会发展 到什么水平,奉献精神都应当始终得到重视和提倡。第一,奉献精神是一种爱国报 国、服务人民的重要精神。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指出:“共产党人不是 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 益。”奉献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精神底色。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奉献鲜明地写 在旗帜上,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要使命,在百年实践中深刻践 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第二,奉献精神 是一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坚守精神。敬业奉献始于爱岗的热情,基于精业的底 气,重在尽职的态度,成于持久的坚守,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人才能在平凡的岗位 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 春的回信中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并 肯定和赞扬了他们在平凡岗位中的坚守与奋斗,这就是敬业奉献精神的充分体现。 第三,奉献精神是一种不怕牺牲、拼搏奉献的崇高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 章”颁授仪式的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拼搏奉献精神作出具体阐述,指出“拼搏奉 献,就是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 不屈不挠”。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为争取革命胜利前赴后 继,奉献青春才智和热血生命,对这种拼搏奉献精神作出动人诠释。新时代下,广 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埋头苦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奋战在脱贫攻坚第 一线,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冒着生命风险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这 是拼搏奉献在新时代的生动表达。第四,奉献精神是一种胸怀大我、淡泊名利的 精神。这种高尚精神就是在面对重大选择和重大事业时,置个人利益于后,以社 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发展为先。马克思“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为推翻旧世 界、建立新世界、实现人类解放战斗和奉献一生,是奉献精神深沉有力的表达。同 样,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科学家身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淡泊名 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他们不慕虚荣、不计名利,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 改善和中华民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也是奉献精神的生动注解。 (四)锐意进取、敢闯敢干、破旧立新、勇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创造是中华民族 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精神禀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对伟大创 造精神进行深入解读,称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这种伟大创造精 神推动我国最新讲话系列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指出“只要13亿多中国人 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伟大 创造精神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智慧,是支撑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 重要精神力量。 第一,创造精神是一种锐意进取、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 人民成功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到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再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创造性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这种开拓精 神的重要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 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对这种开拓精神作 出新的时代诠释。 第二,创造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求真求新的革新精神。马克思为推翻旧世 界、建立新世界不息战斗一生,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彻底的革命性,创造精神 就是对这种革命性的继承发扬与创新发展,善于破僵局、破旧局,长于因时而进、 因势而新。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打碎旧世界、创造新社会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崭新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 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推动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和自我提高。 第三,创造精神是一种勇敢探索、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 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 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重大突 破,再到天宫、蛟龙、悟空等国之重器的成功问世,这种创新精神不断推动我国科 技快速发展,助力强国之路。 第四,创造精神是蕴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活力与创造智慧的伟大精神,是对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马克思认为,“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 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 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在批判英雄史观等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 展、社会活动和物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创立唯物史观并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 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新征程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 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创造出更多人间奇迹,书写新的辉 煌篇章。 (五)克勤克俭、厉行节约、艰苦奋斗、节能适度的勤俭节约精神勤俭节约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 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将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提升至精神高度,既充分体现 出对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的高度肯定与赞扬,也揭示出勤俭节约精神在新征程中的 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勤俭节约精神以“修身兴业”的价值目标为导向,以反对浪 费的思想理念为引领,以工作生活中的践行情况为集中展现,是从思想理念到行 为实践的连贯统一。从个人层面看,它倡导吃苦耐劳、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以 俭“修身”、“齐家”的美好品质。从国家层面看,它要求艰苦奋斗、拒绝奢靡、杜绝 贪腐,以俭“兴业”、“治国”的重要特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第一,勤俭节约 精神追求以俭修身、以俭兴业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俭修 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情”。勤俭节约精神既包含着惜物谨 身、惕励自儆的待物之道和个人修养之道,也蕴含着国家长足发展、长久兴盛的治 国之道,是实现“修身兴业”目标必备的精神品质。第二,勤俭节约精神内蕴厉行节 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观念。人无俭不立,国无俭则亡。勤俭节约既反映着一个人的 道德修养,也折射出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勤俭节约的思想理念能够帮助人们在反 对浪费中摒弃骄奢淫逸的不良价值观念,在厉行节约中涵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引领 人们在生活中躬行节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节约 资源的基本国策,部署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针对人民群众生活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 象,积极采取措施制止并取得显著成效,有效祛除了挥霍浪费的不良风气,使厉行 节约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第三,勤俭节约精神号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 作作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新时代勤俭节约精神倡导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 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从毛泽东提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 费是极大的犯罪”,到新中国成立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共 中央关于处理贪污浪费问题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法规,到邓小平指明“要坚持 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否则我们的事业是不会有希望的”,再到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 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清正党风 政风、凝聚党心民心,抵制奢靡之风、激荡社会正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党 和国家事业长久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第四,勤俭节约精神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 碳的生活方式。勤俭节约精神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取之有度与用之有节,因 而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 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发扬勤俭节约精神,就是要在生活中节约粮 食、节约用水、低碳出行,把绿色、低碳、环保的思想理念从观念层面落实到行为 实践,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养德、修身、齐家的理想效果,在勤俭律己、勤俭 持家和勤勉工作中收获幸福人生。 二、弘扬“五种精神”的重要意义 “五种精神”是贯穿过去、着眼现在并引领未来的重要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 神的生动体现和鲜明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精神品格和崇高精神品质的重要彰 显,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百年征程中得到淬炼与升华,在新 时代新征程上交汇并凝聚成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合力,迸发出强大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