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日益聚焦于基础研究领域,掌握基
础研究的前沿优势已成为决定国家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因素。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基础
研究往往伴随着极高的不确定性,但其蕴含的创新潜力与社会经
济价值却不可估量,是引领科技跃升、奠定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
重要基石,一旦研究成功,将会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
果的竞相涌现。当前科研实践中,追求低风险、短期收益的项目
仍占多数,真正投身于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者为数不多,
这进一步凸显了鼓励此类研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是指那些涉及基础未知领域和复杂
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但一旦取得突破,能够带
来颠覆性创新和重大科学发现的研究,国际上一般称为高风险高
回报(HRHR)研究。比如,《美国竞争法案》指出,科研机构
应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基础研究项目来促进美国创新。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在 2021 年 5 月发布了《促进 HRHR 研究的有效政策》
报告,并归纳了其特点,包括着力理解或支持解决科学、技术或
社会挑战,努力变革科学、技术或社会范式,具有高度新颖性,
具有无法实现目标的高风险,也具有对科学、技术或社会产生巨
大变革性影响的潜力。
基础研究一般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出了
全新的科学理论或技术方法,甚至能够颠覆或变革现有科学思想
和科研范式;不确定性,研究过程以及结果成功与否难以预测,
具有较高失败风险,同时也孕育着无限可能性;长期性,通常
需要多年的持续探索积累,厚积薄发,越重大的突破,孕育时间
可能越长。因此,基础研究常与高风险高收益研究或变革性研究
关联起来。这类研究往往能够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
催生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
价值。
如何有效破解支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一个世界难题,
世界科技强国都试图通过资助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来孕育原
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比如,美国在 1953 年专门成立了“致
力于组织和资助战略性新技术研发”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该机构资助变革性技术创新的两个经典案例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和互联网(Internet)。其后,又分别于 2021 年在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新设高级健康研究计划局,2023 年在美国国家科
学基金会新设技术、创新与合作局,以加强高风险导向型技术研
究。除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原创性、颠覆性
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高,纷纷加快了相关资助管理机制
的探索,加大对创新性强、风险性高、处于研究早期阶段的基础
研究项目支持力度,尤其注重跨学科合作和青年人才培养。
我国基础研究总体呈现积极态势。投入持续增长,政府与企
业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