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学习1号文件制定工作计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学习1号文件制定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的意见》精神,根据省委具体部署和市、区《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实施意见》要求,现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如下乡村振兴年度工作计划:: 一、粮食安全保障工作 (一)高标准农田系统化建设 以北部粮食主产区的、、等7个行政村为核心实施区,推进"田-路"一体改造工 作。总投入约15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开展三大建设:一是土地整治工作,完 成290亩坡改梯项目、连片耕地平整600亩,新建4米宽硬化机耕路14公里(含桥 梁涵洞6处),铺设节水灌溉管网系统覆盖等3个行政村;二是数字农田建设,建 设250亩智慧农业示范区,部署土壤多参数监测站8组、虫情智能识别系统4套,配 套建设小型气象观测站和无人机巡航基站;三是地力提升工作,实施秸秆炭 化还田技术示范400亩,配置有机肥智能撒播设备3台,全年计划增施生物有机 肥600吨。同步建立农田管护长效机制,组建由12名农技员组成的田间管理团队。 (二)农业科技集成应用计划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与农科院合作建立现代农业试验站。重 点推进三大工作:良种推广工作,在建设1000亩"粳优702"良种繁育基地,配 套种子基因检测实验室和智能催芽车间;装备升级工作,整合5个村的农机资 源,新增无人驾驶插秧机5台、北斗导航收割机4台,实现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率 达95%;人才培育工作,依托培训中心开展"科技特派员驻点教学",全年组织智 能灌溉、精准施肥等专题培训13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750人次。在试点建设2个 物联网农场,部署作物生长模型系统6套,实现墒情预警、变量施药等精准管理。 (三)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优化 构建三级应急响应机制。一是在交通枢纽建设区域性应急保障中心,新 建3座绿色生态粮仓(单仓容量300吨),配备氮气储粮系统、分布式温控 设备及粮情监测终端23组;在、等12个行政村设立应急加工网点,配置移 动式碾米机组4套(日处理能力150吨);二是组建由25名专业技术人员 构成的应急服务队,配备全地形抢收机车3台、高功率烘干塔2座(日处理 量200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每季度开展防汛抗旱、病虫害突袭等场 景演练,确保灾害发生后48小时内完成粮食抢收、72小时内实现应急供应。 同步完善监测网络,在重点村设置价格采集点8个,实时监控粮食流通动态。 二、乡村产业振兴工作 (一)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工作 依托运河水系资源禀赋,在街道南部规划建设现代化河鲜加工产业园。项目一 期占地40亩,建设1.5万平方米标准化生产车间,配置3条自动化清洗线、1条速冻 生产线,研发即食小龙虾、风味鱼丸等15个预制菜单品,年加工产能达7500吨。 试点实施田头智慧冷链项目,配备6台移动式预冷设备(单机容积8m³),新 建1座500吨级气调保鲜库,实现果蔬采后损耗率控制在10%以内。同步构建品牌体 系,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立涵盖6大类35个产品的标准化包装识别系统。 (二)运河文农旅融合示范项目 围绕古运河文化廊道建设,构建"一轴引领·二级发展·三区联动"发展格 局。一是文化体验轴,按原貌修复西闸口、东闸口2处明清古码头,修缮18间 传统民居建筑群,建成1000㎡文化博物馆,系统陈列量器等120件(套)。 二是农旅融合区。打造150亩稻艺田,通过6色种植形成"丰收大快乐"大地 景观,开发农事研学课程4套、体验项目6项。三是生态度假区。建成15亩 湿地公园,配套6栋民宿、4个垂钓平台,打造集湿地观光、休闲康养于一 体的综合度假体系。四是美食提升工作。沿运河故道打造1.8公里餐饮风情 带,培育10家五星级农家乐,创新开发"渔家乐真好""蚝吃"等主题宴席。 (三)农村电商提质增效行动 建成400㎡电商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品牌展示区、数字营销区、智慧物 流区三大功能模块。打造"运河鲜生"区域公用品牌,开发12套网货专属包 装,推出节气主题伴手礼盒4个系列。实施"农户发展",全年开展电商技能 培训18场次,培育本土主播23人,举办"物产丰富"等主题直播活动29场。建 成4个村级物流服务站,布设13组智能快递柜,与邮政、京东等企业共建2条冷 链专线,实现农产品上行时效缩短至12小时,工业品下乡配送成本降低18%。 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一)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开展"清拆改"专项行动,计划清理积存垃圾750吨,整治黑臭水 体14处,建设生态停车场6个(新增车位240个)。推进厕所革命"提 质扩面",改造户厕2100个,在人口密集区新建二类公厕4座。实施"美 丽庭院"创建工作,评选星级示范户150家,建设庭院经济示范带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