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新时代“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重要意
义与实践路径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
富强既需要物质力量的坚实基础,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精神力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全社会应当大力弘扬的五种具体精
神,即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
神(以下简称“五种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
了重要指导。深刻理解“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把握其重
要意义,有利于在全社会广泛弘扬“五种精神”,更好地传承和
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重要精神
力量。
一、“五种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际,“五种精神”以整体的形式在党的二
十大报告中呈现出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指向。
总体来看,“五种精神”之间联系密切,在精神内核上具有契合
性,在精神引领上具有同向性,在精神价值上具有一致性,因而
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方面,“五种精神”连贯相通,交
织相融,相互映射。如,劳动精神含有对创造性劳动的要求,与
创造精神相联。奋斗意味着会有牺牲,因此离不开奉献,等等。
另一方面,“五种精神”联动互动,同频共振,协同共进。“五
种精神”在价值指向上高度一致,共同服务并助力于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这一伟大历史主题;而具体来看,“五种精神”之间又相
互区别,在基本内涵上有着明显差异并各有侧重,在引领方式和
践行方式上也有具体区别,在不同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
神中华民族是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民族,在劳动中造就光辉历
史,培育璀璨文明,也必将在劳动中不断开创光明未来。习近平
总书记在 2020 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对劳动
精神进行系统阐释:“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
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劳动精神是在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对现实劳动的创造性超越和理想性建构,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光辉。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
造了人本身。”从直立行走、手足分化到制造工具,从语言的产
生、人脑的形成再到思维的发展,劳动促进人从古猿躯体向人类
躯体发生重大转变,从“正在形成中的人”不断发展为“完全形
成的人”,将人与动物直接区别开来;再者,劳动创造了人类社
会。在马克思看来,整个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
的过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
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
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劳动生产出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资
料,也缔结出人们彼此之间最基本、最原始的生产关系,并在此
基础上不断产生政治、法律、道德等社会关系,逐渐编织出社会
关系的密网,构建起整个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基于实践
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深刻揭示了物质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和历
史创造中的重要地位,为劳动精神的出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劳动精神是从万千劳动者身上提炼出来的精神气质,集中体现着
广大劳动者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的劳动理念、劳动情感、劳动
态度和劳动品质,蕴含着劳动者对劳动实践的理性认知和崇尚劳
动的价值理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首先,崇尚劳动彰显着劳
动者的价值追求,是一种推崇劳动、尊重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
的劳动理念。其次,热爱劳动承载着劳动者的情感表达,是一种
乐于劳动、积极劳动、能量正向的劳动情感。再次,辛勤劳动展
现了劳动者的实践状态,是一种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艰苦奋斗
的劳动态度。最后,诚实劳动体现了劳动者的品德素质,是一种
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不偷奸耍滑的劳动品质。劳动是财富的
来源,是幸福的源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才能引领一个民族和
国家不断走向兴盛富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才能帮助人们不断
开创美好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负面效
应也逐渐产生。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的假面遮蔽人们的双眼,
致使人们对金钱盲目崇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毒瘤腐化人们
的劳动观念,遮蔽了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决定性力量,劳动精神
面临萎靡失落的窘境和困境。新时代下,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帮
助人们正视并重视劳动的真实力量和重要意义,激励和鼓舞人们
在劳动中开创美好生活、收获幸福人生。
(二)躬行不辍、百折不挠、英勇顽强、勇敢斗争的奋斗精
神奋斗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
记多次在不同会议和讲话中提及和解读奋斗精神,他在十三届全
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总结中华民族的“四个伟大精神”时对伟大奋
斗精神作了深刻阐述:“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
奋斗……我相信,只要 13 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
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这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伟大奋斗精神提供了价值指导和重要
启发。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
设和改革中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密码,更是在新时代继续创
造新的伟大成就的不竭力量源泉。第一,奋斗精神是一种躬行不
辍、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这种务实精神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知
行合一”思想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生动体
现。马克思深刻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不停留于“解释世界”,奋斗精神是倡导把
想法诉诸行动,以行动改变世界的直接的、现实的实践精神。社
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今天取
得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党和人民奋斗的结果。第二,奋斗精神是
一种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拼搏精神。“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
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这种拼
搏精神主要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激发出的浴血奋战、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
在和平年代,拼搏精神集中表现为党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焕发出的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
进取精神。第三,奋斗精神是一种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斗争精
神。马克思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
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