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农业副市长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
习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三农”工作始终
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
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坚实的行
动指南。XX 市作为农业大市,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扎实推
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推动全市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组织这次党组理论学
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共识,结合我市实
际,把文件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切实推动 XX 市乡村全
面振兴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下面,我结合自身分管工作,谈几点
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路。
一、聚焦供给保障,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一)稳定粮油生产,提升产能品质。一要强化政策引导,
稳定种植面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稳定粮食播种
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
过多种渠道,如农村广播、宣传手册、新媒体平台等,广泛宣传
国家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粮食生产对国家和
自身的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政策,根据市场
物价和农民种粮成本的变化,适时提高补贴标准,确保农民种粮
收益稳定。加强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
通过贷款贴息、农业保险补贴等方式,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和成
本,激发他们扩大种植规模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
积稳中有升。二要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结合 XX 市的
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在稳定传统粮食作物
种植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优质粮油品种的种植比例。例如,引进
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小麦、水稻品种,推广高油高蛋
白大豆品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品种适应性试验和示
范种植,让农民直观了解新品种的优势。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
术培训,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粮油品质,增强市
场竞争力。通过打造优质粮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
收入。三要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单产水平。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
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的集成推广力度。组织农
业技术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
推广合理密植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
最佳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
检测,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实现精准施肥,减少
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利用滴灌、
喷灌等设施,将肥料和水分精准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肥利用
效率。建立高产示范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市粮食单产
水平提升。
(二)推动畜牧业稳健发展,保障市场供应。一要加强产能
调控,稳定生猪生产。生猪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
到市场供应和农民增收。建立健全生猪产能监测体系,利用信息
化手段,实时掌握生猪存栏、出栏、能繁母猪数量等关键数据。
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通过官方网站、手机 APP 等渠道,
及时准确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加强对
生猪养殖企业的扶持,落实好生猪良种补贴、养殖保险补贴等政
策,降低养殖成本。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通过储备肉投放、收储
等措施,稳定生猪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二要助力产业
升级,发展肉牛、奶牛产业。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加大资
金投入和信贷支持力度。设立肉牛、奶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
于支持养殖企业引进优良品种、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开展技术培
训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推出适合肉牛、奶牛养殖的
信贷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技术指导,与科研院校合作,
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基础产能。
落实灭菌乳国家标准,支持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奶
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三要强
化疫病防控,保障质量安全。严格生猪屠宰检疫执法监管,加强
对屠宰场的日常巡查和抽检,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强化重大
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体系,
加大监测频次和范围。加强疫情预警和处置能力建设,制定完善
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加大疫
病防控知识宣传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
式,提高养殖户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
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投入品的违法行为,保障
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强化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一要严格耕地管控,
严守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制度,将
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加强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
的审批管理,严格审查项目用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确保省域内
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完善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和验收标准,加
强对补充耕地项目的全程监管,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到施工建
设、竣工验收,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不低于占用耕地。持续整治
“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建立
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严守
耕地保护红线。二要推进“非粮化”整改,优化耕地利用。制定
符合XX市实际的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
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时掌握耕地种植情况。
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工作,对于适宜恢复种粮的耕
地,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逐步恢复种粮;
对于一些已形成一定规模且具有经济效益的非粮产业,在充分论
证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整改方案,确保耕地资源的合理
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重要性的
认识,引导农民自觉保护耕地,优先种植粮食作物。三要加强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化建设内容,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电力配套等基
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民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机制,在项目规划、
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充分听取农民意见,让农民成为高标准
农田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强化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建立质
量追溯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工程施工,严格把控质量标准。稳
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针对 XX 市盐碱地的特点,加强与
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加强对东北黑土区侵
蚀沟、南方酸化退化耕地治理,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提高
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新动能。一要强化
科研合作,统筹科研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
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