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
农民工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中逐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抓手。2024 年 11 月,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0 部门联合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做
好农民工服务保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近年来,我国
不断优化农民工服务工作,在解决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劳动
保障权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也要看到,尽管农民工在新型城
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更为凸显,但进城农民工相对“边
缘化”、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态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为
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亟须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
以来,农民工群体逐步从“进城打工者”发展为“城市建设者”。
由此,在持续优化进城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农民
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好进城农民工
服务保障是基础。首先,提升城镇化质量,须积极引导农民工落
户城市,更好解决“半城市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滞后”“城市
建设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等问题。其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须更好帮助农民工扎根城市,促进农村承包地退出或延长流转时
间。最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须大力支持农民工安居城市,
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用地设施布局优化。
另一方面,推进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引导支持农民工返乡
创业是关键。首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须引
导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市民化,带动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向
县域集聚。其次,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须服务保障农民工返乡创
业兴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后,推进乡村治理现
代化,须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回乡后参与治理,为乡村发展注入
活力。
新形势下,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面临的现实考验。农民工在
城乡之间流动既重塑了城乡关系新格局,也使自身诉求日益多样
化。正因如此,持续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面临不少新的考验。
一是进城农民工落户意愿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落户门槛
大幅降低,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显著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
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以下简称“三权”)维护与退出机制
尚不健全,现实中还存在担心落户城市后会失去农村收益的情况。
另一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城镇户口的福利
增进效应弱化,进城农民工落户积极性下降。此外,城市高居住
成本、低就业稳定性,以及职业技能欠缺等因素,也会抑制进城
农民工落户的意愿和能力。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问题。因落户意愿弱化,基本公共
服务能否与户籍脱钩、与常住挂钩,直接影响进城农民工服务保
障水平。一方面,在一些城市的居住证赋权并不充分,持证人
不能普遍享受包括子女教育、本地居民医保、保障性住房申请、
社会救助等在内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市民化成
本分担机制尚不健全,“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等奖励办法,在
实践中对人口净流入城市的激励效果有限,影响地方政府持续推
进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