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政协委员履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的报告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
源头活水。新时代对政协履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
要盘点当前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放矢
加以解决,使委员整体素质有提升,发挥作用有平台,履行职责
有载体,调查研究有渠道,建言献策有成效,从而不断发挥人民
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一、当前政协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人民政协履职质量高低,作用大小,既取决于委员的履职水
平,也取决于履职的制度安排和机制保障。通过调研,从这两方
面看,当前还存在如下困难和问题。
(一)政协委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1、委员履职的主动性不强。当前,各级政协对委员基本上
都制定有考核评价机制,委员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了很大提
高。然而,对委员的履职考评管理还处在一个柔性阶段,比如对
委员届内是否提交提案或对提案质量不作刚性考量,造成了委员
履职与否一个样,致使一些委员的履职主动性不强,甘当挂名委
员、“哑吧”委员。
2、委员履职的经常性不足。绝大部分委员知道撰写提案是
“规定动作”,基本能够完成。然而,不少委员仅当“会议委
员”,闭会期间很少参加甚至从不参加委员活动,不调查民情,
不关心民意,对于反映社情民意、开展调查研究等“自选动作”
选择忽略,很少用精力去把老百姓盼望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反映
出来。
3、委员履职能力参差不齐,履职质效不高。这个问题,更
突出地表现在市及以下的政协。一些委员只注重政协委员身份的
荣誉和政治待遇,而忽视履行相应的职责;一些委员知识层次较
低,履职能力有限;一些委员或由于思想认识问题,或由于能力
问题,或由于工作岗位所限,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提案的深度和
广度不够,对一些深层次的、政策性的难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不多,难以“参政参到点子上”。有部分政协委员甚至是只为自
己代言,不为群众发声。
4、委员履职时间有时不能保障。政协委员一般来自于各个
社会阶层的骨干和精英,本职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加上各个单位
对政协工作认识问题,当履职活动与岗位工作存在冲突时,委员
只能看单位领导“脸色”行事,先看领导意见才能决定是否参加,
履职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导致委员“疲于奔命”,不能很好地参
加政协组织活动。
(二)履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1、对委员管理监督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目前,无论是国
家法律,还是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协的工作制度,凡涉及到对委
员履职进行管理监督的,其规定都不够明确、具体,原则性的、
指向性的比较多,可操作性不强。
2、政协组织机构到乡镇断了“触角”。组织机构的不健全,
让人民政协在乡镇陷入窘境,基层民主协商工作难以开展,既影
响了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多层次性,也不利于基层社情民意上传
下达及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
3、委员知情明政的途径有限。知情明政是政协委员履行职
责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协建言的基础。然而,在现实中,委员的
知情知政途径较少,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同时,囿于
一些部门对政协作用认识的局限性,对委员的调研工作不予配合,
很多部门都不愿意向委员提供重要的材料或关键的数据,致使委
员对情况了解得不多、不准、不深。
4、提案重办理答复轻落实反馈。近年来,提案办理逐步迈
上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然而,各部门在办理提案时形式主义较
为普遍,只求答复了事,特别是越到基层越不重视,敷衍走过场。
有些部门不认真落实提案提出的意见建议,有的没有与提案者进
行沟通,还停留在纸上办理,文来文往,对问题只是轻描淡写。
同时,承办单位在完成提案答复后,对提案建议的落实情况鲜有
反馈,大多提案者对提案成果的转化及产生的效果无从获知。这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的提案的社会影响力,削弱了提案者的建言积
极性。
5、协商会建言采纳情况没有反馈。每年政协都组织召开专
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
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协商会议,政协各参加单位
和委员认真对待、精心准备协商发言,提出了许多务实之策。然
而,每次协商会开过之后都没有了下文,协商会上建言采纳落实
情况没有反馈,让人感觉是在认认真真地走过场。
6、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