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的探索与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基层审计机关开展大数据审计的探索与思考 在科技强审指导下,大数据应用对审计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大数据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将众多的审计数据智能化,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审计范围,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能够有效缓解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 近年来,笔者参与实施了一些大数据应用项目,取得了不错的成 果,但由于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大数据思维、人才储备 不足等原因,该项工作在基层审计机关仍面临着不少问题。 一、开展大数据审计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大数据审计思维。大数据价值核心在于创新,在 数据海量增长的今天,如何使这些数据价值最大化取决于使用者 的需求和创新思维。就审计而言,当我们获取各类被审计单位的 内外部数据后,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审计内容以及被审 计单位的业务逻辑等,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发现被审计单位 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因此大数据审计的重点不在于数据分析技术 或工具,而是依赖于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即“为什么审”、“如 何去审”。如果审计人员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数据,通过数据之间 的联系从中发现问题,那么大数据的价值将得以体现,否则数据 毫无价值。然而目前大多数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审计 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大数据审计不过是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一种 延续,是属于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从审计项目、工作安排中往 往呈现出一种业务与技术割裂的状态。此外,许多审计人员缺乏 创新主动,难以适应大数据发展的需要,依然习惯于传统的审计 模式,大多是翻账本、查凭证,涉及与数据有关的工作首先想 到的是交给数据分析人员去做,导致自己很多时候连最基本的业 务流程、逻辑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从数据的内在联系发现问题 了。 (二)缺少大数据审计人才。当今社会,大数据已渗透到各 行各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层出不穷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创新。如 何将大数据相关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审计行业,同样离不开高端人 才的支持。但是基层审计机关受限于编制、财力、人员引进规定 等因素,普遍缺少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有的甚至都没有 计算机专业人员,导致大数据审计难以开展。此外,目前针对大 数据审计的培训较少,虽然上级审计机关开展了一些初级培训工 作,但是由于网络培训缺乏监管,加之日常审计工作繁忙,难以 抽出时间进行认真学习,导致培训效果不好。 (三)大数据审计有时成本过高。大数据审计顾名思义与数 据有关,一般而言需要有足够的数据才能使用大数据技术。目前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县(区)级各部门使用的信息系统一般由上 级行业部门统管,数据多集中存储在市级及以上部门,能够留在 县级部门可被审计机关直接采集的数据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获取 这些数据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比如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审计,需要 住房备案、不动产登记信息数据等,由于这些数据分属于不同机 构管理,且管理模式及权限均不同,需要同时协调多个部门, 即便最终能够提供数据也会影响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协调成本过 高。此外有的数据是以文本文件、表格、PDF 文件等非结构化形 式提供,数据处理和标准化难度较大,比如在公文处理中普遍使 用的 PDF 文件,因其包含文字、图片、表格等各种类型信息, 要将里面的数据提取出来需要编写专门的程序,对审计人员的计 算机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实践中,面对上述困难审计人员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