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委书记在2025年乡劳务服务站成立仪式暨劳务输转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委书记在 2025 年乡劳务服务站成立仪式暨 劳务输转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时期,劳务输转工作对于我 们 XX 乡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在此隆重举行 XX 乡劳务服务站成立仪式,并同步推进劳务输转工作,这标志 着我们乡在劳务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崭新的一步。劳务经济 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关乎着全乡群众 的生活改善和 XX 乡的长远进步。接下来,我将围绕如何做好劳 务输转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知,明晰劳务输转工作价值 (一)促进农民增收,夯实经济基础。一是拓宽收入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我们 XX 乡而言,土地资源有限,传统农业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增收空间相对狭窄。劳务输转能够打破地 域限制,让农民走出乡村,进入城市的各个行业领域,获取多元 化的收入来源。通过外出务工,农民不仅能获得工资性收入,还 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日后返乡创业积累资本, 从根本上提升家庭经济水平,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提 升收入稳定性,增强抗风险能力。农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市场 波动等多种风险,收入稳定性较差。而劳务输转使农民有了相对 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保障。随着劳务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 农民工的工资待遇逐步提高,工作环境也日益改善。稳定的收入 能够让农民更好地规划家庭生活,应对各类突发情况,增强家庭 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带 动家庭整体发展,促进乡村消费升级。农民通过劳务输转增加收 入后,不仅能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还能为家庭其他成员提供更 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有了稳定的收入,农民能够加大对子女 教育的投入,提升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为家庭培养高素质人才。 同时,家庭收入的增加也会带动乡村消费升级,促进乡村商业、 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乡村经济全面发 展。 (二)推动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一是促进人才回流, 带回先进理念和技术。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中积累了丰富的工 作经验,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当他们带着这些知 识和技能回到家乡,能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有的农民学会了现代化的种植养殖技术,返乡后可以应用 到本地的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的农民了解了市场 运营模式,能够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市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 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二是加强城乡交流,促进资源 共享。劳务输转搭建起了城乡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城乡之间 的资源共享。一方面,农民将乡村的特色农产品、文化资源等带 到城市,让更多人了解 XX 乡的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城市的 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也随着劳务输转流入乡村。一些外出 务工人员通过与城市企业的合作,为乡村引进了投资项目,改善 了乡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乡村的发展水平,缩小了城乡差距。 三是缓解乡村就业压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随着乡村人口的增 长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乡村内部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过剩问 题逐渐凸显。劳务输转能够将乡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到城市, 缓解乡村就业压力。同时,通过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向不同行业和 地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劳动力的利用效率,促进 乡村经济的高效发展。 (三)提升乡村形象,增强乡村影响力。一是展示乡村风貌, 传播乡村文化。外出务工的农民作为 XX 乡的“流动名片”,在 城市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展示着乡村的风貌和文化。他们将乡 村的淳朴民风、勤劳品质传播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让更多人了解 XX 乡的独特魅力。同时,农民在与城市居民的交流互动中,也 能促进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丰富乡村文化的内涵,提升 乡村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吸引外部关注,争取发展机遇。随着劳 务输转规模的不断扩大,XX 乡的知名度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 多的人通过了解外出务工人员,关注到 XX 乡的发展。这为 XX 乡吸引外部投资、技术和人才提供了契机。一些企业可能会因为 对 XX 乡劳动力资源的认可,而选择在 XX 乡投资兴业,带动乡 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三是树立乡 村榜样,激发发展动力。在劳务输转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 的务工人员,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乡 村的榜样。这些榜样的力量能够激发更多乡村居民的发展动力, 让他们看到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从而积极投身 到劳务输转和乡村发展的事业中,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 XX 乡不断向前发展。 二、剖析现状,正视劳务输转工作难题 (一)劳务市场拓展不足。一是市场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当 前,我们获取劳务市场信息的途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人 际关系网络和有限的招聘平台。缺乏对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 劳务市场的深入调研和广泛联系,导致我们无法及时、准确地掌 握市场需求动态。这使得我们在组织劳务输出时,存在盲目性, 难以将劳动力精准地输送到合适的岗位,影响了劳务输出的效率 和质量。二是与中介机构合作不深入。虽然我们与部分劳务中介 机构有一定的联系,但合作程度不够深入。在合作过程中,缺乏 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模式,未能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信息资源、 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中介机构的资质审核和服务质 量监督不够严格,存在一些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乱收费等问 题,损害了务工人员的利益,也影响了劳务输转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本地市场挖掘不充分。在关注外地劳务市场的同时,我们对 本地县域乡内在建项目、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挖掘不够深入。缺 乏与本地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和协作机制,未能及时了解本地企业 的用工计划和岗位要求。这导致部分本地劳动力舍近求远外出务 工,而本地企业却面临用工短缺的问题,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和本地经济发展的损失。 (二)劳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们乡的劳务技能培训体系还不够健全,培训内容和方式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培训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未能根据不同行 业、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培训方式单一,主要以理 论授课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劳务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二是培训资源投入 不足。在劳务技能培训方面,我们的资金、师资等资源投入相对 较少。培训场地有限,教学设备陈旧,无法为劳务人员提供良好 的学习环境。同时,缺乏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一些培训教师缺 乏实践经验,教学水平不高,影响了培训质量的提升。三是劳务 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劳务人员对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