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党课: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
引,推动一季度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时
刻,我们聚焦“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推动一季度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展
此次党课学习,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开好局、起
好步。
一、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内涵
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思想
灯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
点,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二
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新发展阶段,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
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核心要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
为主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
展和安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
明建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提出的
一系列改革举措,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全
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
和水平等,对于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
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
势,对2025年经济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
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
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在宏观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在扩大内需方面,把恢复
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等措
施,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
用,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民生领域等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在产业发展方
面,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
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动能。在深化改革方面,聚焦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为
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
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
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
根本目的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
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
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
撑;要注重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发展
的平衡与充分;要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强
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坚持共享发展,着力解决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对照目标分析当前工作问题与挑战
对照第一季度工作目标,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
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前工作的推进,也制约着全年工作目
标的实现。我们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
路径和方法。
(一)第一季度工作目标回顾。第一季度,我们的工作目标涵盖了经济发展、
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等多个领域。在经济发展方面,设定了具体的经济增长指标、
产业发展目标以及项目建设任务,旨在实现经济的良好开局,为全年经济增长奠
定坚实基础;在社会民生方面,致力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祉,如加
强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保障,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的建设方
面,强调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为各项工作提
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面。部分产业发展面临瓶
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新兴产业培育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不够
优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不足。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如项目前期
审批手续繁琐、土地资源紧张、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了项目的落地和建设进度。
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市场
竞争力下降。二是社会民生方面。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仍存在差距,教育
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基层医疗
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薄弱。就业形势面临一定压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群
体就业困难,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治理能力有待加强,基层治理体系不
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