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书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书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这是春 节后的首场千人大会,既是击鼓催征的动员令,更是重整行 装的冲锋号。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 的干部群众致以新春问候,向与会的企业家代表表示衷心感 谢。本次大会的召开,基于三个层面的战略考量。其一,是 全面承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的政治要求;其二, 是应对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竞争态势的迫切需要;其三,是 凝聚四十万人民发展共识的关键举措。希望全县上下以本次 会议为新起点,迅速掀起大抓经济、大干项目的攻坚热潮。 一、深刻把握形势任务,树牢抢抓机遇的进取意识 只有正视不足才能精准发力,唯有抢抓机遇方能破局突 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这些既是制约前行的绊脚石,更是催人奋进的警世钟。 (一)客观分析自身短板差距 产业结构的深度失衡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最 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县三次产业占比为 22%、26%、52%。 与全市 11%、52%、37%的平均水平相比,第二产业比重落 后达 26 个百分点。工业发展的持续失速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2024 年工业投资同比下降 24.6%,近三年累计降幅已达 58.2%。特别是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食品加工领域,规上企 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 18 个月负增长。如果说二产虚弱是 当前困境的直接体现,那么产业转型升级的滞后则是更深层 的痛症。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占工业企业总量的 7.3%, 研发投入强度仅为 0.8%,低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 1.2 个百分 点。 项目支撑的持续乏力暴露出发展动能的严重不足。纵向 对比发现,近三年项目储备出现了系统性衰退。项目策划储 备量从 2023 年的 132 个降至 2025 年的 84 个,总投资规模 由 320 亿元萎缩至 165 亿元。更严峻的是,在建项目推进频 频受阻,2024 年计划新开工的 81 个项目中有 6 个未能如期 开工,项目开工率较上年下降 3.7 个百分点。资金争取成效 同样不容乐观,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连续三年递减,2024 年到 位资金较 2022 年减少近亿元,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获批数量 同比下降 40%。这些数据背后的警讯值得每个部门负责人深 思。 区域竞争的压力加剧映照出危机意识的相对缺失。在最 新发布的全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综合排名下降两 位至第 35 位,被同处山区的宁武县、清源县反超。横向对 比 16 项主要经济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 产投资增幅等 9 项指标处于全市后三位。特别是在战略性新 兴产业培育方面,周边县域已形成明显先发优势,邻近三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超过我县 14 个百分点。 竞争格局如同逆水行舟,我们稍有松懈就可能陷入被动。 (二)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窗口 在清醒认识困难的同时,更要敏锐捕捉破局的契机。新 一轮政策调整期往往孕育着重大发展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把 握政策脉搏,实现精准对接。国务院新近推出的县域特色产 业集群培育计划,为传统产业转型指明路径;省里布局的跨 区域产业协作带建设,提供了承接要素转移的战略通道;市 里启动的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行动,创造了制度创新的实践空 间。这些政策红利的叠加释放,正是弯道超车的重要窗口期。 构建多维度的政策承接体系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建议成 立由发改部门牵头,财政、工信、科技等 12 个部门协同的 政策转化专班,建立专项政策清单化管理制度。近期要重点 吃透中央预算内投资结构调整方向,精准包装 30 个以上中 央资金支持项目;深入研究省级产业基金投放规律,确保全 年争取专项资金不低于 8 亿元。同时要健全政策落实评估机 制,试行重点政策条目化追踪问效,每季度开展政策落地效 果第三方评估。 深化区域协作必须打破行政边界思维。当前长三角、珠 三角产业转移呈现加速态势,周边地市已建立产业转移服务 站点 42 个,而我县尚未在重点产业转出地设立对接机构。 建议在浙江、广东等地增设 5 个驻外招商联络处,建立产业 转移实时监测系统。同时积极推进与福清、长乐等地的”飞 地经济”合作,探索建立税收分成、统计指标共享机制,力 争全年承接转移项目 20 个以上。 创新招商模式需要构筑立体化作战体系。传统的招商模 式面临边际效益递减,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商会搭台、资 本助力的新机制。建议以县工商联为纽带,建立覆盖全国主 要商会的招商信息平台,年内组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 区 3 个招商分局。同步设立总规模 50 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 基金,重点投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特别要深 化与深创投、达晨财智等头部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设立 2- 3 支子基金,形成以资引资的良性循环。 二、精准实施攻坚行动,打造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聚焦关键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县委研究决定启动三项系统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重塑体制机制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一)开展工业振兴三年行动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是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按照”一年 筑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跨越”的总体思路,设立由县 委书记担任指挥长的工业振兴指挥部,推动五大攻坚工程协 同发力。 实施现有企业培育工程。聚焦 30 家重点骨干企业制定” 一企一案”精准培育方案。建立产能释放监测平台,对产值 5 亿元以上的企业实行用电量、用工数、货运量周调度制度。 推行梯度成长计划,精准匹配金融支持政策,设立 1.5 亿元 技改专项资金,确保年内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5 家、新增规上 工业企业 15 家。 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工程。建立招商引资全流程管控体系, 对 35 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实行”三图三单”管理。制定招商 图谱明确重点招引领域,制作热力图标注优势产业承载区, 绘制路线图设定考察洽谈节点。建立目标企业清单、在谈项 目清单、签约任务清单,组建项目预审专家组开展技术可行 性评估,力争全年协议投资额突破 200 亿元。 加快园区提质增效工程。启动工业园区扩容升级专项行 动,完成 1500 亩工业用地标准化改造。实施基础设施补短 板计划,新建 12 公里园区道路、3 座污水泵站,扩建 110 千 伏变电站。创新”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推行”拿地 即开工”审批流程,确保建设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平均周期缩 短至 8 个月。 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工程。围绕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 5 大重点领域建立需求库,发布 30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