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书记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
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
议,主要任务是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深
入学习贯彻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关于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
神,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着力打造
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和把握开展“三化”建设年行动的重大意义
2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专题会议,对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作出系统部署,李希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推进“三化”建设
的政治内涵、实践要求和战略指向,省纪委监委紧随中央步伐,召开动员会对全省
工作靶向定标。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释放了“以更高
标准、更实举措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鲜明信号。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动员部署
会,就是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以“时时对标中央要求、事事校准方位坐标”的行动
自觉,全面推进“三化”建设年行动走深走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
开展“三化”建设年行动的重大意义,把“三化”建设作为淬炼铁军、磨砺利剑、完善体
系的重要契机,以更高的站位统一思想、更硬的作风扛牢使命、更严的标准提质增
效,以能力提升促进工作落实,以工作实绩检验建设成果。
(一)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凝聚“三
化”建设思想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从政治上看、从政治纪律严起,纪检监察
工作的每一步行动都要彰显“政治红线”的高度自觉。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复杂,唯有以规范化夯实制度根基、以法治化强化权力约束、以正规化提升治理效
能,才能从根本上把“党指挥监督”的政治原则落到实处,才能让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
统一领导在执纪执法中形成“一严到底”的政治势能。从市情实际看,一些单位仍存在
监督手段粗放、程序执行偏差、制度衔接不畅等问题,究其根源是政治站位不牢、
责任链条不紧、法治思维不足。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到,推进“三化”建设绝不是简
单的业务优化,而是以制度重构巩固政治忠诚、以流程再造强化政治执行力的系统
工程。要把思想共识统一到“两个确立”历史必然性和实践决定性上来,把行动标尺校
准到党中央关于健全监督体系、深化标本兼治的战略布局上来,以纪律部队的绝对
忠诚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二)从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神圣职责的使命深度,凝聚“三化”建设思想共
识。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纪检监察机关忠诚履行党章和宪法赋
予职责使命的实践路径。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群众对正风肃纪的期
盼更加迫切,唯有以“三化”建设为抓手,才能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从制度机制到方式方
法的系统性重塑,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这既是贯彻习
近平法治思想、落实中央纪委全会精神的政治责任,也是破解基层监督执纪瓶颈、
提升反腐败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更是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铁军队伍的根本保
障。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三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流程再造,而是对政治立场、
法治思维、专业能力的全面淬炼;不是阶段性的专项活动,而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
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站在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
护”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
我革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巩固党的执政根
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提供坚强保障。
(三)从主动适应干部队伍建设新形势的实践维度,凝聚“三化”建设思想共
识。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是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纪律部队的实践命
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强
自身建设”,当前反腐败斗争更趋隐蔽复杂,群众对监督质效的期待不断提高,而我
市仍存在队伍专业能力与发展要求不匹配、执纪执法规范化水平不均衡、权力运行
风险点未彻底根治等问题。有的干部存在“惯性思维大于法治思维”“凭经验代替按制
度”“重人情轻程序”等倾向,这些问题暴露出我们在队伍建设上与新时代纪检监察工
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的差距。将规范化作为规范履职的“基准线”,把法治化作为
严守规矩的“刻度尺”,用正规化夯实管权治权的“制度链”,正是破解本领恐慌、提升
斗争水平的突围方向。要通过“三化”建设,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锻造成本领升级的
尖兵,既要提升运用法治方式突破新型腐败的专业水平,也要增强全流程落实《监
督执纪工作规则》的规范意识;既要树牢“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权
力观,也要筑牢“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自律”的防火墙。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要
将“三化”作为队伍建设的实践教材,在规范化运行中锤炼专业素养,在法治化轨道上
校准权力边界,在正规化建设中涵养浩然正气,以队伍建设的全面提升践行“打铁必
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
二、把握工作重点,以关键问题突破带动“三化”水平整体提升
(一)要抓政治引领促凝心铸魂。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必须始终把政
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作为“纲”和“魂”贯穿工作全过程,建立“第一议题”跟
进学、典型案例对照学、政治要件闭环落实的常态化学习机制。当前要重点围绕
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构建“中心组领学+支部研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践学”三
维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破解监督执纪难题的“金钥匙”。要聚
焦“国之大者”深化政治监督,建立“清单式明责、项目化推进、红黄蓝预警”工作机
制,坚决纠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搞变通等问题。特别要严明政治纪律政
治规矩,对“七个有之”问题保持高度警觉,建立政治监督活页和政治生态研判“双台
账”,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露头就打。要以“关键少数”为重点深化政治生态建设,健
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动态更新机制,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专项检查,完善选人用人政
治“画像”制度。要把政治标准贯穿“三化”建设各环节,在监督执纪执法中首先从政治
纪律查起,在案件审理中首先从政治危害研判,在制度建设中将政治要求具化为操
作规范。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开展“政治机关意识强化年”活动,建立政治能力专项评
估体系,确保纪检监察队伍的政治属性永不褪色。
(二)抓规范办案促提质增效。抓规范办案,是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的
关键切口,也是检验监督执纪质效的核心标尺。当前一些案件中暴露出的证据链条
不严密、文书质量不过关、程序执行不闭合等问题,表面看是能力短板,实质反映
出部分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法治意识不足、制度执行不严的深层次症结。必须坚持
以《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法实施条例》为准绳,把“实事求是、极端负责”原则
贯穿审查调查全过程。具体要做到“三个全链条”:一要全流程立标对表,建立从线索
处置、初核取证到移送审理的标准化作业体系,出台典型案例指引和负面清单,针
对新型腐败案件探索“一案一复盘、一事一纠偏”机制,对超期未结、久拖不决案件挂
牌督办;二要全方位压实责任,严格执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承办人初审、协
管领导核验、审理室会审的三级管控中嵌入“程序倒查”和“回溯问责”,坚决防止“重实
体轻程序”“以结果论成效”的偏差;三要全要素淬炼本领,针对谈话突破难、证据固
定难等痛点,开展“纪检监察业务大练兵”,通过模拟案卷交叉评查、重大案件骨干领
办、庭审旁听实战教学,倒逼干部在规范中强能力、在法治中铸铁案。
(三)抓组织体系促结构优化。推进纪检监察组织体系系统性重塑,是深化“三
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要重点构建“市县联动、室组协同、专兼结合”的立体化监督架
构,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建立“派驻机构履职清单+驻在单位政治生态清单”双轨运
行机制,推动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在基层监督网络建设上,要
整合乡镇纪检监察、村务监督、村级监察联络站力量,探索建立“片区协作+交叉
监督+提级办理”工作机制,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要突出干部队伍专业化
建设,建立“政治素质+纪法素养+实战能力”三维选拔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