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学习榜样精神,汲
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同志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神,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积极投身中国式现
代化建设,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榜样9》专题节目。节目通
过典型事迹展示、现场访谈、重温入党志愿书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7名党员(范
振喜、钱素云、覃大清、陈清洲、刘小京、黄德宽、林则银)和2个基层党组织代
表(山东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党委、陆军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先进事
迹。《榜样9》生动诠释了党员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改革创新、善作为敢担当的崇
高品格和精神风范;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
典型为榜样,以榜样为力量,不仅可以在精神层面提振信心更能在实际工作中为我
们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动力和遵循。今天的专题党课,主要围绕“学习榜样精神,汲取
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与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一、追逐“信念之光”,涵养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奋斗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钱素云医生四十余年如一日守护患儿生
命,用仁心点亮2万余名儿童的“生命之光”;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战士们,在“生命禁
区”以忠诚戍边,用血肉之躯筑起祖国边疆的“钢铁长城”。他们的选择,是对“心有光
芒,必有远方”的生动注解,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胆忠心。信
念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踏实地地坚守。通过观看《榜样9》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
论:一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共产党员;二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
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定的信念;三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面对困难和挑战,从不
退缩,始终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
(一)在党性修养上下足“日常功夫”。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是树立和弘扬党
的优良作风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现实
而紧迫的工作。我们要明白党性修养的增加不是依靠年龄,不要想着党龄增加,党
性修养就会提高,党性修养提升要依靠自主学习,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名共产
党员,都应该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强化党性观念,增强党性修养,永葆党的先进性
和纯洁性。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为民奉献,为民服务、全面维护新时
代党员新形象、新作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树立敬业精神、
献身精神,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让党员能够在宗旨意识的引导下“自循环、自生
长”,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始终保持进取心与平常心,保持
蓬勃向上的工作劲头,时刻把党的需要、社会需要、群众需要放在首位,想群众之
所相,急群众之所急,做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服务好每一位群众。
(二)在坚持原则上下足“打铁功夫”。所谓坚持原则,首先坚持的就是推动中
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这个大原则,对一切影响老百姓日子越
过越红火的“小盘算”都必须旗帜鲜明拒绝,对一切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行为都必须
毫不含糊说不。党的好干部不仅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而且必须坚持党的原则
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
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
争,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
善成。淡泊名利是共产党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的最高境界。领导干部,在新征程
上要始终保持平常的“驾驶心态”,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忘却私利的诱惑、虚名的困
扰,始终做到无私奉献、执政为民,才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对党忠诚,容不得半点虚假,是不讲任何条件的。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
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
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三)在增强本领上下足“绣花功夫”。党员干部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本职
工作的行家里手,才能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履行好
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的职责使命。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坚持
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站
位,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主动观察时势、谋
划发展,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
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
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本职工作。始终坚
定理想信念,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深
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
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追逐“奉献之光”,营造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奉献精神
奉献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担当是一种无私,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备精神。人
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铁人书记”范振喜身患血
癌,仍拼了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让“贫困村”变成“幸福村”;林则银用“早看窗帘晚
看灯”的细腻守护独居老人,以“七彩民情图”标注民生冷暖,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
里”变为“最美零距离”。他们的选择,将“人民至上”的誓言化为“枝叶关情”的日常,更
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基层工作从无“捷径”,唯有用脚步丈量民
情、用真心焐热民心,方能将“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一)涵养“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奉献精神,自觉兑现入党誓言。奉献是共产党
人的精神底色。入党誓词明确提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
牲一切,永不叛党。”不难看出,奉献是无条件的,奉献是无私的,奉献是党员干部
必须履行的义务,也需要他们自觉学习奉献精神的内涵。一切为了人民,满足人民
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党员干部的目标和责任。党员干部要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扛起时代重任。坚持“一线工作法”,到社区、
乡村访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要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