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技能形成体系 建强产业工人队伍
产业工人队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中的基础支撑。今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建设一流产
业技术工人队伍。2024 年 10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针对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
成体系、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作出重要部署。要
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完善以
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社会普遍认可的技能形成体系,
充分激发产业工人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坚定走
技能成才之路,培养造就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中国式现代
化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
入不竭动力。
完善技能形成体系。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
态势下,新岗位、新任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技能形成体
系带来了全新的需求冲击,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一是培训主体
应实现多样化。企业凭借对产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和对技能需求的
精准把握,成为技能培训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不再唱独角戏,
企校携手共同为社会输送适配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二是培训周
期需迈向终身化。面对产业发展前沿,在校阶段习得的技能不再
一劳永逸,产业工人需要持续提升技能。企业也要高度重视产业
工人的在职培训,不断为企业注入活力和创造力。三是回报维度
要走向多元化。工资回报不再是对技能的唯一考量,产业工人更
需要通过技能促进创新、赢得尊重。当下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新
生代劳动力逐渐成为主力军,愈发要求技能回报朝着更加全面的
方向发展。
优化企业参与机制。充分激发企业培训技能人才的热情,夯
实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面对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
“两张皮”的困境,迫切需要增强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外部
激励。应鼓励企业既招引人才又培养人才,“引”“育”并重,确保
充足的培训资金和畅通的培训渠道,做到能培、想培、敢培。应
鼓励企业参与探索产教融合程度更深的混合所有制办学,降低企
业参与的政策风险和增加企业参与的收益,提升企业参与的强度
和持久性。对此,一是要通过开展多样的科普宣讲和发挥工会的
统筹作用,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微企业,充分认识到职工技
能水平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落实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
展,协助企业完善技能人才培育方案,打通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
二是要将企业落实一线职工培训和产教融合情况与税收优惠、金
融支持、评先评优等挂钩,鼓励和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实训基
地和企业培训中心,并将培训资源共享给职业院校和中小微企业,
同时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三是要
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混合所有制办学,解决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追求
利润和公办职业院校保持办学性质这两者之间的潜在冲突,针对
资产界定、产权归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