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政策协同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
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高
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深刻变革,更是对国家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
复强调“政策协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增强宏观政
策取向一致性、提高政策协同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
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
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
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2024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
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加强预期管理”,202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
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
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等等。这些重要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也为我们在
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政策协同通常是指多个政策在目标、手段、实施效果等方面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而不是相互孤立、相互冲突或
相互抵消。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以各个部门为
主,政策碎片化现象较为突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政策之间在
目标、实施路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政策效应有所抵消或削弱。
例如,在一些地区,经济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不考虑环境保护,
环保部门在制定环保政策时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导致经济政策与
环保政策之间存在冲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逐渐认识到政
策协同的重要性,一些重要政策文件“组合拳”通过多部门联合决
策联合发文的方式加强协同,一些重要领域政策通过组建跨部门
领导小组的方式协商统一多部门意见。同时,近年来我国在宏观
调控中不断探索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有效机制。例如,202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
“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2024 年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
导力、影响力”。这显示出我国在宏观调控中更加注重政策的前
瞻性和灵活性,通过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的协同配合,实现稳
中求进、以进促稳,标志着政策协同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与拓
展。
高质量发展对政策协同提出新的要求
提高政策协同是确保政策组合效果最大化的关键。推动高质
量发展,要努力提高包括政策目标之间、政策工具之间、短期政
策与中长期政策之间以及多元政策取向之间的一致性。
政策目标一致性: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
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
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高
质量发展的目标内涵,要求我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更
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也为
政策协同提供了方向指引。具体来看,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对
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民生保障的支持;货币政策需要精准发力,
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产业政策需要聚
焦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区域政策需要强化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和
协同发展;科技政策需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基础研
究、前沿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提升国家整体科
技创新能力;环保政策需要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政策工具一致性:优化政策协同路径。政策工具的一致性是
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不
同领域的政策都需要选择合适的政策工具,确保相互之间协同配
合。比如,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研
发投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准备
金率等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产业政策可
以通过制定产业规划、设立产业基金等手段,统筹推动传统产业
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区域政策可以通过制定区域协调
发展规划、设立区域合作基金等手段,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环保政策可以通过征收环境税、推行碳排放权交易等手段,推动
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增强政策工具一
致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
金,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成果转化
项目;等等。这些政策工具协同配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
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