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的理论突破与价值意蕴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的理论突破与价值意蕴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主体 性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 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巩 固文化主体性是形成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自觉担负新时代的 文化使命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 大实践,推动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也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 指引下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 主线,那就是在坚定文化自信、确立文化主体性的过程中做好 “两个结合”。文化主体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概念、标 识性概念。作为“两个结合”光辉典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深刻理解文化主体 性的理论突破与价值意蕴,对于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 性贡献,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主题和使命,扎实推进社会 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把握文化主体性的内涵与层次 文化主体性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和 理解。首先是“一个特性”,即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习近平总书 记从精神独立自主的角度强调文化主体性,指出“坚定文化自信, 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 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 义上坚定的自我,就能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性、自主性,不依附、 不受制、不屈服于他人,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这是文化主 体性的本质属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的有力支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 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重大成就,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来伟大飞跃的重要保障。 其次是“两对关系”。一是文化主体性与主体性的关系。主 体性是哲学的重要范畴。文化是确立主体性的重要因素,没有脱 离文化的孤立的绝对个体意义上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是个人通 过文化将自己与国家和民族融为一体的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 族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源泉。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独特性是文 化主体性的内在根据,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文化传统、 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的坚持与发展,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自觉性、 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有机统一。文化主体性是捍卫自身独 立性的集体精神和群体意志的展现。二是文化主体性与文化生命 体的关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还有一个原创性概念、标识性 概念是“文化生命体”。只有立足于文化生命体生成发展,才能 全面理解文化主体性的含义。一个文化生命体要成长,必须立足 于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必须强调精神独立和意志自主。没有 精神独立和意志自主、没有文化主体性的文化生命体,是将自身 生命体的成长依附于他者的生命体,不仅会萎靡不振,更会枯萎 凋敝,最终导致生命力衰竭。文化生命体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基 础,建立在文化生命体基础上的文化主体性,才是最真实、最牢 固、最有根基的文化主体性。 最后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华文明的主体性,这 是最深层次的文化主体性。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是通过“第二个结 合”巩固起来的,是建立在中华文明根基上的文化主体性。第二 个层次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必须通过中华民 族的主体性表达出来。因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是相互成就、相 互塑造的,中华文明既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结晶,也是塑造中华民 族的力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 性、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走自己的路,让中华民族 旧邦新命,在创新中连续发展,在包容中统一壮大,让中华民族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让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融为一体、团 结凝聚的共同体,让中华文明在兼容并蓄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 果中,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延续至今的伟大文明。正 是经由文化生命体,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和中华民族的主体性相互 支撑、互为表里,在 500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文 化生命体,不断开辟出中华文明新境界,不断展现着中华民族的 生机。第三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建 立起来的,是在激活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体性的实践中建立 起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与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相 互融合,铸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这一主体性 最为有力地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最为 有力地体现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 文化主体性的建立过程与最有力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 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 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创立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主体性的确立过程与最有力体现。 文化主体性的建立,是一个现实的历史的实践过程,也是精 神和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 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 5000 多年的发展,就是中 华文明具有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的最 生动体现。回望中国历史,中华民族是从不畏惧变化的民族,中 华文明也是能够坦然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文明,我们总是能够化危 机为契机,在危局中开新局,一次次走出困境,在“承敝通变” 中“穷变通久”,一次次从实际出发进行因应时势的创造,这些 都根源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比如,我们能够在学习 吸收佛教文化的同时将其中国化,这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主体 性。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就是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所在。在今天中国 大地上如火如荼进行着的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也正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立足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在中国 大地上创造出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 是在中华文明根基上走出来的现代化,是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有机 衔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探索出一 条全新道路,摆脱了西方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设定的传统与现代 对立的模式,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生动昭示,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