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
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
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科学部署了今年的目标任
务,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招商
引资工作实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抢抓扩大有效投资的机遇,夯实经济发展底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
求,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
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今年中央预算内
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更大力
度支持“两重”建设。这为我们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
(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精准谋划项目。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
业升级、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结合
本地实际,策划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
比如,在基础设施领域,抓住国家加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
契机,积极引进高速公路、铁路、新能源发电、大型水利枢纽等项目,提升区域基
础设施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产业升级方面,针对本地传统产业,谋
划引进智能化改造、绿色化转型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
进;同时,瞄准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引进一批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强与上级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建
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政
策动态,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将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盘子,获得中央
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主动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搭建政银
企对接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通过金融创新,引导社会资本参
与项目投资,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压力。
(三)优化项目服务保障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建设。建立项目服务专班,对重
大招商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规划、
环评等问题。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项目
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的土地、能
源、用水等需求,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二、抢抓落实惠企政策的机遇,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近年
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涵盖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机
遇,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
(一)深入宣传惠企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政府官网、微信、企业服务
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惠企政策,制作政策解读手册和宣传
视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企业讲解政策内容和申报流程。组织开展惠企政策宣讲
会、培训班,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为企业进行面对面解读,确保企业及时了
解政策、用好政策。
(二)建立惠企政策兑现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制定惠企政策兑现工作方
案,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简化政策兑现手续,提高兑现效率。建立政策兑现
跟踪问效机制,对政策兑现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解决政策兑现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确保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将惠
企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对落实不力的部门进行问责。
(三)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
度,为每一家重点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需求,协调解
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产
学研合作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对
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提供贷款担保、开展创业培训等
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激发中小微企
业发展活力。
三、抢抓促进消费的政策机遇,拓展消费市场空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
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
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安排超长期特别国
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
新型消费发展。这为我们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一)围绕消费升级需求,引进优质消费项目。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
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市场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要顺
应这一趋势,积极引进高端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培训、体育休闲等
领域的优质项目,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比如,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购物
中心、奥特莱斯,打造高端消费集聚区;引进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如主题乐
园、文化古镇、乡村旅游综合体等,丰富旅游消费产品供给;引进高品质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