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发改委主任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发改委主任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全国 “两会”精神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今年全国“两会”意义非凡、影响深远,为我们锚定了前行 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的重要讲 话,犹如灯塔,照亮我们奋进的征程,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 民生福祉等多个关键领域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 本遵循。身为市发改委的一员,我们肩负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民生福祉等重任,更应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 精神,将其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积极为*乃至全国的发 展大局贡献力量。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发展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 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把握时代脉 搏、顺应发展潮流、推动工作落实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从政治 高度、战略维度、实践角度,全面、系统、深入地领悟讲话精髓, 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深刻领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核心要义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对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 前沿阵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需不断探索和深化,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一是强化协 同创新,打造高效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是孤立的个 体,而是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机 构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产业需求开展科研活动,促进科技成果 的快速转化和应用。例如,推动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新型 研发机构与本地数字经济企业深度合作,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联合攻关,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 线的无缝对接,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整 体创新效能。二是激发企业活力,夯实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 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力量。我们要 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收优 惠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 新技术企业。例如,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对企业开展的重大科技 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为企业创新提供便 捷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在创新的道路上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创新 主体的作用。三是优化创新生态,汇聚创新要素资源。良好的创 新生态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加强知识 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创新者 的合法权益,让创新者无后顾之忧。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建立多 元化的科技金融投入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 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完善人才政策,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创新要素向*汇聚,为科技创新 和产业创新融合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经济 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定不移 地推进改革开放,以更大的勇气和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更 高的水平和标准扩大对外开放,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 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体制机制创新是深化改革的 核心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 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 配置改革,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 优化配置。例如,建立统一的要素交易市场,实现土地、劳动力、 资本、技术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 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合作水 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 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强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 持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 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引进来”,吸引更多的外 资企业落户*,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端人才。例如, 举办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外 企业的合作与共赢。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积极融入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上海、南京、宁波等城市的协同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长江沿 线城市的产业对接和生态保护合作。例如,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 创新共同体,加强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建立长江 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共同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同发 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 (三)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之中,是我 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的 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聚焦民生 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要加 大对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 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义 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让群众 看病更方便、更放心。例如,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学校、医院,增 加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供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 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推动共同富裕,缩小城乡 收入差距。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 期盼。我们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 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例 如,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 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 居乡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