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强国建设牵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
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
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
体效能”。2025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
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
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
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
动局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强盛之基,实现高质量发
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当前,应立足国家发展所处历史方
位,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
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
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政治、文化、
科技等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必
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 2035 年
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秩序常常受到霸权主义
与强权政治的冲击,世界充满不确定性。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形
势,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才能“顶得住”“站得
稳”。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范式
出现重大变化,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加速推进。未来一段时
期,基础研究突破与前沿技术创新将进入密集活跃期,各国将进
一步加强科技领域战略布局,全球科技竞争也将空前激烈。在此
态势下,只有赢得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优势,我们才能避免错失
机会。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此
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集中精力补短板、强长项、开辟新赛道,
从根本上快速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局面,大幅提高产业链
和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面对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和进度要求,只有加快推进科技现代
化,才能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纵观世界发展史,没有科技现
代化的支撑和引领,国家现代化进程很难持续甚至会掉入各种“陷
阱”。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
国情的鲜明特色,但无论是遵循各国现代化之一般规律,还是实
现中国式现代化之特色目标,科技现代化都十分关键。一百多年
来,从五四运动提出“赛先生”,到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四个现代
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现代化一
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我
们必须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从科技创新中要质量、效率和财富,加
快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和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2.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在现代社会,教育系统、科技系统、人才系统都有其不可或
缺的功能和价值,且各有各的相对独立性和运行特点。比如,从
时间维度看,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是“慢变量”,而科技创新日新
月异,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快变量”;从功能看,
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是多目标系统,科技发展的目标则相对单一;
从评价标准看,教育、人才评价标准更加多样和复杂,科技创新
则相对聚焦。三者各有特点,又内在一致、相互支撑。
随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