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领会两会精神 在文
化建设中践行党的使命担当
同志们:
在2025年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
大事。两会期间,各项政策方针的讨论与制定,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
中,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会中备受关注。今天,我们
以“领会两会精神,在文化建设中践行党的使命担当”为题,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历
史时期,深入贯彻两会精神,推动文化建设,发挥党员在文化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
用。
一、两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部署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
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这些内容体现了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文化建设工
作指明了方向。从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来看,这意味着要进一步激发民众对文化产品
和服务的消费热情,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培育等方式,让文化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
新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也日益增长。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多
元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
资源直达基层,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基层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让基层群众
享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普及与传承。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等
问题。因此,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培养基层文
化人才队伍,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走进基层,惠及广大群众。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
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的飞速
发展,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互联网等深度融合,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涌现,如数字
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网络表演、数字出版等。这些新型文化业态具有创新
性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要积极推动文
化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业态,提升我国文
化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两会代表委员们也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众多建设性的提案和建议。如加
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等。这
些提案和建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的关注与期望,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
益的参考。
二、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
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
从古老的诗词歌赋到精美的传统工艺,从悠久的历史故事到独特的风俗习惯,这
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强
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新时代,文化的凝聚力作用更加凸显。通过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
结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例如,春节作为中华民
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在这个时候回家团聚,共享天伦之
乐。春节期间的各种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
的文化传统,更成为凝聚家庭、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纽带。
(二)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
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方面,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文
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
传播力等。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越强,就越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和话语权。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喜爱。近年
来,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设立,让更多的外国人有机会学习汉语、了解中
国文化;中国的电影、电视剧、音乐、舞蹈等文化产品也不断走出国门,在国际市
场上崭露头角。这些都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
际影响力。同时,文化还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创
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例如,迪士尼乐园以其独特的文化创意和品牌形象,吸引了全球大量游客,成为文
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我国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挖掘和利用这些
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文化传承困难。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影响,文化传承面临
着诸多困难。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文化技艺和习俗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面临
失传的危险。例如,许多民间手工艺人年事已高,但却后继无人,一些精美的传统
手工艺如剪纸、刺绣、木雕等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另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对
本土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
认同感逐渐降低,热衷于追求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不足。虽然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文化产业规模方面,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GDP的比重相对较低,尚未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文化产品质量方面,部
分文化产品缺乏创意和内涵,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此外,我国文
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待提高,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较小,缺乏具有国际影
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文化市场监管有待加强。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发展,文化市场监管方面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产品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
社会风气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文化市场中还存在着侵权盗版、虚假宣传等
违法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文化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的存
在,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营造
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四)文化人才短缺。文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国文化领
域人才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文化国际传播
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