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主要目
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
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决策部署,总结工作成效,
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推动我市制造业数字化
转型取得更大突破。刚才,市工信局通报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
型工作情况,有关县区、**企业等单位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
好,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不足,切实增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紧
迫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制造业数字化
转型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
性成效。一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 5G 网络覆盖率持续
提升,累计建成 5G 基站*万个,实现了主城区、工业园区和重
点乡镇的深度覆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稳步推进,
已接入企业*家,标识注册量达到*亿个。二是企业数字化水平逐
步提高。通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上云用数赋智”等行动,
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数字化生产设备
联网率达到*%,分别比上年提高*和*个百分点。培育了一批数
字化转型示范企业,**企业、**企业等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
造示范企业。三是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引进和培育了
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立了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入库服
务商达到*家。举办了多场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活动,为企业提
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成立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企业
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制造业数字
化转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不
强。一些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不想转、不
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担心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对转型
效果心存疑虑。二是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部分中小企业信息化
建设水平较低,缺乏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在设
备联网、数据采集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数量不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工业软件、高
端装备等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协同效应尚未充分
发挥。四是政策支持力度还需加大。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
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措施,但在政策宣传、落实和资金保障等方
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政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经济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
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
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
新突破
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制造业数字
化转型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6 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企业数字化转型
成效明显,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生态更加优化,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在全省前列。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重点抓
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一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5G 网络深度覆盖,
加快 5G 网络向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延伸,到 2026
年,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 5G 网络全覆盖。推进工业互联网标
识解析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建设二级节点和企业节点,提高标识
解析应用水平。二是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壮大一批行
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平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应
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推动工
业互联网平台与制造业企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上平台用平台,
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三是推进数据
中心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效的数
据中心,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开发利
用,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