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构建治理型统战新格局中彰显新乡贤新作为的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构建治理型统战新格局中彰显新乡贤新作为 的思考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 政治上层建筑和公共行政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公共行政由传统的 管制型模式走向现代的治理型模式成为必然。作为中国共产党联 络通达社会各个方面核心机制的统一战线,需与时俱进,由传统 的管制型格局不断走向治理型格局。探索新乡贤在构建治理型统 战新格局中的作为,是一个新课题。 一、新乡贤的产生及内涵 我国历来有“皇权不下县”的传统,乡绅或乡贤在村落社会 和乡里制度中承担着重要的治理功能。乡绅是对那些在乡里社会 有崇高威望或者做出重大贡献的地方官员、社会贤达的尊称,他 们通过一套约定俗成的礼法体系来维系乡村社会的运转,是乡村 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乡贤是乡绅群 体中的佼佼者,一直发挥着加强文化教育、改良世道人心、维持 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作用。乡贤之“贤”更注重道德层面的意义, “有经济实力但达不到道德标准的,可以是乡绅但不是乡贤;道 德卓著而经济状况困窘的,可以划为乡贤但难言是乡绅”。 新乡贤是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变革、社会治理需求提升而重新 建构起来的一个群体。与传统社会的乡贤相比,新时代的新乡贤 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处于新时期。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时代要求下,乡村社会需要城市反哺的新时期。二是新理 念。新乡贤兼具乡村与城市双重地理属性,能够将传统乡村文化 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三是新资源。新乡贤主要突出除政府外的 民间精英人才,如企业家、退休教授、退休干部以及技能型人才 等,能利用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资源对乡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据此,本文新乡贤主要指来自各行各业的“本土(含返乡)、 离土、外来”三类新乡贤: ——“本土”乡贤,即受乡人推崇敬重的公道正派、威望较 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校长、红白理事会会长、道德评议会会 长等; ——“返乡”乡贤,即因求学、致仕、经商而走入城市的乡 村精英,返乡企业家、“退休”机关干部、社会工作者、经济文 化能人、教育科研人员等;离土新乡贤,即在外求学、工作、经 商、从艺,热爱家乡、热心公益、为民办事、群众认可的贤德人 士,包括在外企业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工作者、“返乡走 亲”机关干部等; ——外来新乡贤,指在本地创业、愿意为本地发展奉献智慧 力量的外来人员等。 新乡贤除了具备传统乡贤所具备的品行能力外,还是现代化 进程中在各行各业的时代精英,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前瞻性视野, 以及创业成功的人生经验,回归乡里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从 而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 二、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与现状 (一)内在逻辑 1.选贤任能传统 选贤任能可弘扬贤能文化、传承治理机制,为新乡贤参与基 层治理提供了历史条件。一方面选贤任能的用人理念。《礼 记·礼运》描述了古代的理想社会需要贤能治国理政,“大道之 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为政》提出“为 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即选贤任能符合天理; 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确立以察举征辟制作为选拔 官员的制度后,选贤与任能一直是古代治国理政的两个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乡绅治村的自治形式。中国历史上的乡绅治村是一种带 有地方自治性的乡村自治,是在国家与地方分权背景下的一种乡 村治理体制。在这种乡村治理体制下,自治的主体是村,而不是 村民。乡村主要由“亦官亦民”的乡绅治理,乡绅治村得到官府 的认可,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也需完成官府交办的任务,如: 税赋和教化。古代乡绅治村是一种官绅结合、“官督绅办”体制, 为现代新乡贤治村奠定了一定的历史基础。 2.村民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有 xx 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 核心,为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政治条件。主要表现在如下 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农村可以在一些政治、经济和社会 事务方面实行自治,新乡贤拥有一定的政治空间参与乡村治理。 二是政党层面,部分新乡贤可以作为政党成员,或者依托政党参 与乡村治理,发挥其政治职能。三是社会层面,村委会、村务监 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逐步完善,村民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为 新乡贤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3.现代技术条件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也愈发和城市发展产 生关系,甚至很多乡村事务需参考城市发展的方案来解决,现代 社会的发展为熟悉城市事务的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技术 条件。一方面现代基础设施的完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城乡之间 的地域限制,因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距离大 大拉近,部分新乡贤在参与自身城市中的事务时,可兼顾乡村。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城乡的信息鸿沟,获取 信息与联系的迅速、简单且全面,为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可实现 “真实场景”。 4.桑梓文化传承 情系桑梓,不忘回馈家乡,出资捐物、出谋划策,支持家乡 公益事业、现代产业建设。新乡贤当年为了生活,走出了农村, 现在提高了自身能力,积累了人脉资源。虽工作在外,但一直思 念着家乡、牵挂着家乡,希望能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也希望自 己的家乡越来越好。感恩家乡、贡献家乡,不仅使新乡贤内心更 添一份平静,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的 生动诠释。 (二)发展现状 现有新乡贤主要从思想上、扶持财力上、产业发展上、维持 社会稳定等方面参与社会治理。 1.宣讲国家政策 推进政策落地落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凝聚力、引领力。 在地理位置偏远、村民文化程度偏低,接受外面信息的方式单一 的农村,“口口相传”为主要渠道,存有会被带偏可能。新乡贤 们主动作为,会在诸如会场、茶馆、商店、集市、农民夜校等生 活中人群较密集场所,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决策等做准确解读, 攻破谣言;或在节假日期间,邀请文化下乡,丰富文娱活动,增 强节日气氛,传达上面的声音。 2.捐赠爱心善款 一是助力扶老济困。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孝老、扶弱济困的传 统美德,同享美好幸福生活。新乡贤们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