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运行机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 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运行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 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这一任务是从中长期视角出发,强调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 侧政策之间的有效配合,以推动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 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 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 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经济体制 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其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改革方向,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这 一过程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标志性改革”,就包括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所明确的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所规划的 一系列关键性改革措施,其核心目标在于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 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为什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非常迫切 有同志认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依赖体制改革,这需要长时 间推进才能见效,现在重点是实现 2025 年 5%的增速,“远水救 不了近火”。而我不这样认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仅对于 提高增长效率及潜在增长率很重要,而且对于短期增长目标的实 现也很有价值。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激发微观 主体的活力。各类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市场交易的本 质是产权交易。只有经营主体具备充分的活力,市场才有活力, 市场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放 得活”的核心在于增强市场经营主体的活力。 第二,稳增长需要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今年我们提出了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是各类经营主体, 他们是最重要的财富创造者。只有企业和家庭充满活力,展现出 更强的投资和消费意愿,才能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要推动企业加大投资、促进家庭扩大消费,关键在于经营主体对 未来的预期保持积极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与内 部活力。在外部环境一定的情况下,经营主体的内在活力与其投 资和消费倾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短期宏观刺激政策对于稳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逆周期政 策的效力与经营主体的活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宏观刺激措施能够 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政策工具通过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发挥效能, 而这一传导机制的最终作用对象就是经营主体。如果经营主体对 宏观政策的反应不够敏感,或者经营主体的预期比较消极,那将 大大削弱政策的刺激效应。相反,市场经营主体活力的提升将显 著增强其对宏观政策的响应能力,从而放大政策的实施效果。因 此,稳增长需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第三,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实现 5%左右的 经济增长目标既可以通过量的增加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质的提升 来实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宏观层面需要推动增长动能的转换,通过 科技创新等新增长动能的挖掘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 长水平;在微观层面,微观主体能否有效组织生产要素来提升生 产效率,同样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全要 素生产率提升,还是微观层面的生产效率提高,都与各类经营主 体的活力密切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本质上涉及数量的增加 与质量的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而这两者均离不开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 标,同样需要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 第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需要增强企业活力。科技创新能否 推动经济增长,关键的过程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打通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关键既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创 造制度环境,也在于企业的创新行为,特别是企业家在其中发挥 的决定性作用。企业家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对市场机遇的捕 捉能力以及风险意识,能够将创新性要素重新组合,并推动创新 落地。显然,企业越有活力,就越容易激发经营主体的企业家 精神。如果企业缺乏活力甚至“躺平”,就不可能去积极捕捉市场 机会,更不可能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实现创新。因此,要有效推 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