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两会精神指引下,推进生态环境部
门绿色发展新实践
同志们:
2025 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对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两会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议题备受关注,为我们生态环境部
门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党课,旨在
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紧密结合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探
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推进绿色发展新实践。
一、两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解读
2025 年全国两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其作为推动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这一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为
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绿色发展政策要求。绿色发展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
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两会强调要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
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产业发展方面,鼓励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例
如,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倡导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减少
一次性用品使用,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二)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两会提出要持续
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
态环境新期待。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24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
城市 PM2.5 平均浓度为 29.3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2.7%,连
续 5 年稳定达标,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7.2%,同比上升 1.7
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 0.9%,同比下降 0.7 个百分点。
2025 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推进重点区域、
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
流程治理,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在水污染防治方面,2024 年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 90.4%,首次超过 90%,同
比上升 1.0 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 83.7%,提前达
到“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 年要以抓好抓实入河排污口排查
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重点河流干流、重点
湖泊排污口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排查整治,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
水体。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2024 年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率预计达到 9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2025
年要继续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
理和资源化利用,完成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三)生态保护修复部署。生态保护修复是维护生态系统平
衡、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关键举措。两会强调要加强生
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
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
化保护和修复。例如,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国土绿化行动,
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水土
流失治理,改善土壤质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优
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生态环境部门工作的成果与问题
(一)工作成果。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经过持
续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进展。空气质量持续
改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全年
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 34.2%。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长江干流连续 5年、黄河干流连续 3年全线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3033 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
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保障。绿色
发展稳步推进。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加快淘
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蓬勃发展。以四川为例,2024 年四川
优质高效完成项目环评审批 5793 个、同比增长 6.5%,涉及总投
资 1.3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6.4%,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
支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推
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一系列
生态修复工程,如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系统质
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不断增强。完善环境监
管执法体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装备水平。加大环境
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生态环境安
全。
(二)存在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
到,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一是生态环
境质量改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水污染问题依然
突出,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地
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生态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例如,部分城市
在秋冬季节仍受重污染天气困扰,个别河流的支流水质仍不达标。
二是绿色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状
况尚未根本改变,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仍占一定比例。绿色产业
发展还面临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制约,绿色发展的体制机
制还不完善。三是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生态空间被挤占、生
态破坏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较大挑
战。生态保护修复的投入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生态修复
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四是环境监管执法存在薄弱环节。
环境监管执法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还不够,部分环境违法行为未能
及时发现和查处。基层环境监管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人员的业务
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任务,我们要以更高标准、
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改善生
态环境质量。
(一)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深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加
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大气污
染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区域间的信息
共享和执法协作,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