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 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多次 就发展慈善事业、发挥慈善作用作出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届三中 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等改革要求,为进一步推 进慈善事业改革发展指明重点和方向。慈心为民,善举济世。贯 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自觉把慈善事业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全局中去审视谋划,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推进慈善 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 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慈善事 业的价值立场、目标任务、动力源泉、路径方法等,为推进新时 代新征程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刻阐明慈善事业是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的事业。“树立慈善 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 道德实践”,“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我们的社会一定会 更加文明、更加和谐”。这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 《之江新语》中的两句话。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资 助了平潭县贫困女孩林冬梅。直到今天,林冬梅还记得,30 多 年前的那一天,习叔叔冒雨到她家里看望,和蔼地对她说:“你 好好地努力学习,不用担心学费交不起,我就是来帮助你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奉献爱心,处处可 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 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 受善的力量”,要求“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 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慈善 事业是全体人民广泛参与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 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主张。我们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协助解决 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刻阐明慈善事业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上向 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 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倡导“兼善天下”、“利济苍生”,强调“要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 业”。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慈善事业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厚植慈善事业发展壮大的土壤,积极营造有利于人人 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让慈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深刻阐明慈善事业在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功 能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 性制度”,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 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好第三次分配作用,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 业”。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慈善事业对于促进共同富裕、增 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形成对 初次分配、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推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更好发挥 作用,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 二、不断增强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取得 了显著进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 法制建设不断完善。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 布施行,这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标志着我国 慈善事业迈入了法治化轨道。慈善法颁布实施后,民法典、境外 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红十字会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 也对涉及慈善事业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规范。近年来,中央和地方 共出台 400 多份慈善法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构建 起慈善事业规范发展的制度体系。2023 年 12 月 29 日,十四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对健 全应急慈善制度、完善促进措施、规范慈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 等作出规定,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治保 障。 慈善力量有序增长。慈善法实施后,各级民政部门全面开展 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和慈善信托备案等工作。目前,全国共登记认 定慈善组织超过 1.5 万家,全国累计备案慈善信托合同金额超过 89 亿元。慈善参与渠道更加多元,从设立慈善组织向备案慈善 信托、提供慈善服务、参与志愿服务不断延伸。捐赠形式更加多 样,从捐钱捐物为主向捐赠股权、房产、知识产权不断拓展。随 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慈善”蓬勃发展,民政部依法 指定的 29 家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累计为慈善组织募集资金 超过 500 亿元,累计带动超过 600 亿人次参与慈善活动。全社会 捐赠规模稳步增长,2020 年首次超 2000 亿元。 慈善活动日益规范。各级民政部门坚持鼓励支持和监督管理 并重,持续推进依法行善、依法治善,指导督促慈善组织加强党 的建设,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 督,严守公益初心和非营利性底线,防范慈善活动中的法律风险 和道德风险。开展慈善组织慈善财产募集使用专项排查整治行动。 持续开展慈善组织(基金会)年报(年检)工作,扎实推进“阳 光慈善”工程,推动慈善组织加强信息公开。鼓励社会监督,加 强行业自律,有效提升了慈善事业公信力和透明度。 慈善文化更加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举办中国公 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公益慈 善论坛、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互联网公益慈善论坛等,为慈善交流 展示搭建平台;举办“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共表彰 700 多 个慈善楷模、慈善项目和慈善信托、捐赠企业和捐赠个人等慈善 先进典型,26 个省份设立省级慈善奖,以典型示范引领凝聚向 上向善力量。自 2016 年设立“中华慈善日”以来,每年开展全国 主题宣传,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引导推动社会各界关心慈善、支 持慈善、参与慈善,让爱心善行在中华大地接力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