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特色产业发展助推老区乡村振兴调研报
告
近年来,X 革命老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
下,因地制宜,围绕以产兴农、以产带农,深挖“土”的资源、
扩大“特”的优势、延伸“产”的链条,不断培育产业品牌,拉
长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休闲旅游和食用菌种植产业为主导,
以酥梨、蓝莓、血桃(冬桃)、葡萄种植及特色养殖、民宿等特
色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期,X 市、X 县老促会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助推老区乡村
振兴”这一课题,深入 X 镇、X 镇、X 镇、X 镇、X 镇、X 乡、
X 乡、X 乡、X 乡、X 乡等老区乡(镇)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实
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 X 老区特色产业发展的现
状,总结了老区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特色产
业发展的前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全县老区乡(镇)“一乡一业”格局基本形成,特色产
业发展态势良好
全县共 11 个老区乡(镇),含 218 个老区村,总面积 1373.8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 57%;老区人口 34.3 万人,占全县
总人口的 34.8%。大部分老区乡(镇)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少,
但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高,荒山荒坡面积大。在近年来的
发展过程中,各乡(镇)立足乡域实际,高位推动,精准施策,
扎根荒山做文章,利用沟岭谋产业。现已形成 X 葡萄、董周五
里岭酥梨、下汤万亩桃园、X 香菇、熊背大年沟血桃、背孜乡中
药材、X 蓝莓、土门冬桃、X 旅游、X 张沟农家乐、X 镇温泉康
养等一批老区特色产业,“一乡一业”格局基本形成。其中董周
乡种梨面积达 6.7 万亩,年产值达 4 亿多元。X 乡葡萄种植面积
1.2 万亩,年产鲜果 2.5 万吨,产值超亿元;X 镇围绕打造“香
菇小镇”的战略目标,已建成工厂化制棒养菌产业园 1 个、净化
车间 1 座、四季恒温养菌棚 40 座、菌种研发基地 2 个、种植基
地 11 个、香菇烘干加工车间 1 座、冷库 19 座、制棒养菌车间 5
座、干品包装车间 1 座、香菇购销市场 2 个、食用菌大棚 2500
多座,年种植香菇 2500 万袋,产量 2.5 万吨,产值达到 2.5 亿元。
二、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分析
(一)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各乡(镇)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突出特色。如 X 镇
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和 X 国家 5A 级风景名胜区的带动作用,大
力发展旅游和民宿、农家乐产业,全镇 22 个村都建有景区景点,
其中 3A 级以上景区 12 个,文旅产业从业人员上万人,成功创
建 X 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X 乡境内深山、浅山、丘陵相
互交错,森林茂密,瀑布恋群。该乡坚持“生态立乡、旅游兴乡、
产业强乡”的“三乡战略”,连续举办三届的“XX 杜鹃花节”
已经成为 X 旅游的知名品牌,全乡农家乐体量超过 180 家,其
中星级农家乐达到 26 家,被评定为“X 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
镇”。董周乡五里岭酥梨种植核心区,荒山面积大,遍地碎石不
适宜粮食作物生长,当地农民在长期种植实践中,发现这里的土
质、气候非常适合酥梨的生长,所产梨果甜度高、口感好,逐步
开始发展林果业,现已成为 X 省最大的酥梨主产区。X 镇利用
温泉资源,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集温泉养生、特色餐饮、康体保
健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养生汤泉——X 福泉,成为全省唯一的“国
家级温泉旅游度假区”。
(二)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县委、县政府围绕“党建+产业”做文章,大力推行“组织
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
链”的“四链”模式,以党建促产业、以产业带民富。各乡(镇)
坚持以融合党建赋能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把融合赋能行动与“五
星”支部(支部过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
福“五颗星”)创建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围绕香菇、林果、
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采取“支部+支部”“支部+企业+行业
部门”等形式,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
素共建共管共享,赋能产业发展,实现党建链引领带动产业链、
治理链、服务链,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
发展优势,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X 镇推行“组
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
产业链”的“四链模式”,牵头组建了 X 县西北山食用菌产业党
总支,下辖 4 个党支部、党员 108 名,引领带动 X 镇、观音寺
乡、背孜乡、土门办事处等老区乡镇的 21 个产业基地发展食用
菌种植,充分发挥了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X 乡于 2008
年成立葡萄产业党支部,以“做强葡萄产业,富裕一方群众”为
宗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群众种植葡萄致富。2017 年设
置葡萄产业党总支,下辖 3 个产业党支部,6 个产业党小组,示
范带动 26 个行政村、3200 多户农户种植葡萄。
(三)科技赋能壮大发展空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一是组
建科技服务团。县农业农村局组成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和种植、养
殖、旅游 3 个特色科技服务团,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指导,为农
村产业发展谋出路、献技术,有效推动了群众增收和产业壮大,
为群众致富插上了“科技翅膀”。二是建立技术顾问团。与 X 大
学、X 农业大学、X 城建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成立指导顾
问团队,加强技术研究和交流,创新引进新品种,改善改良产业
结构,确保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强产品市场
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X 镇与 X 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
工程研究中心联合,食用菌基地被该中心确定为“合作研发基
地”,在农业院校专家及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研发出优质香菇
品种“尧荣五号”,羊肚菌品种“尧荣八号”“尧荣九号”。X 乡
邀请 X 农业大学李亚东教授亲临考察调研,根据 X 乡地理优势、
自然优势,确定蓝莓特色种植产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