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的关
键时期,我们召开2025年全市教育大会,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
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过去一年,全市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守正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
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突破85%,义务
教育“双减”政策落地生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圆满收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迈向
纵深,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实现新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教育工作者
的智慧和汗水,也为我们迈向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更高期待、面对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全新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教育发展仍存在城
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素质教育推进力度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短板。此次
会议,就是要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强担当,锚定教育强国战略
目标,奋力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
教育是塑造未来的战略工程,是回应人民期盼的民心工程,更是推动城市发展
的动力工程。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教育事业的
极端重要性。
(一)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的教育,必须牢牢把握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
各环节。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每一所学校都应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
人的摇篮。我们要通过课程思政、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这不仅是教育的使命所在,更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任务。
(二)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
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有学上”已向“上好学”转变。教育公平不仅体
现在入学机会均等,更体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当前,我市
城乡教育差距、校际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区域“大班额”“择校热”现象尚
未根除。破解这些难题,既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群
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关键举措。我们必须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三)教育是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当今时代,人才是第一资
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直接关系
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
要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培育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和创新型人才。无论是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还是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
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我们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城市现代化建
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聚焦重点任务,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教育新作为。我们要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题,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务实举措提升教育
质效。
(一)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夯实人才培养根基。一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工程,加大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建设投
入,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
善学前教育普惠性保障机制,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
题。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多样化特色
化发展格局。二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接我市“5G+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
重点产业需求,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