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关于社会治理工作典型交流材料
**地区的社会治理是稳边固边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
**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
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要求,在**地区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
积极探索实践,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社会治理体系。多年以来,省
委、省政府在**374 个行政村创新推动现代化**幸福村建设,资
金投入和推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至今 374 个现代化**幸福村已
经建成。按照设定的目标,在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
边疆稳和党建强等 6 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促进**地区
社会治理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目前,**省现代化**幸福村集
中性建设任务已完成,巩固提升便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但也
要看到,受地缘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和经济下行等因素影
响,**省**地区的社会治理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对**地区党组织
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强人才之基,赋能**地区社会治理的水平提升
党建引领**地区社会治理要强人才之基。人才是党建引领**
地区社会治理依托的宝贵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
制约,**地区引才难、留才难是一个普遍现象。党建引领社会治
理千头万绪,其中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
其基层组织建设。实践充分证明,抓组织、抓班子、抓队伍就是
抓领导力和组织力的建设。中共**省委和**(市)各级党委历来
高度重视**地区党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现代**幸福村建设把强
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来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综合来看,
巩固提升幸福村建设成果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治理行政
主导惯性突出,部分干部对现代治理理念的理解认识尚不到位,
有的干部甚至把治理简单理解为管住治住群众,下细功夫引领群
众参与治理的意识不强;(二)有的班子治理能力跟不上发展要
求,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弱,有的干部求稳怕事怕问责心思重;(三)
基层治理资源配置与承担的职责任务不尽匹配,“小马拉大车”
现象明显。立足当前,着眼发展。一方面要继续把**地区党政人
才队伍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并努力改善招引其他
各类人才的条件,充实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改善**地区与承
担职责任务相应的资源配置,并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治理体系
联动协同的运转效能。
(一)选优配强**地区各级领导班子。要更加突出选人用人
的工作导向,把**地区作为培养锻炼、识别选拔干部的场所。有
必要拓宽视野,在更大范围内选拔党性强、作风硬和综合素质高
的干部充实**县(市)、乡(镇)领导班子;要坚持着力配强抵
边村组基层党组织书记。对于个别难以选出合适人选的,由上级
党委直接委派;要充实**村干部力量。从实际出发,对力量薄弱
的抵边村,可考虑在现有的行政村内,按照地缘相近、便于管理
的原则,因地制宜划分若干自然村,统筹选配自然村小组长,以
增强联系群众、精准掌握动态并及时反馈的力量。
(二)持续厚植**地区后备干部基础。要健全遴选优秀年轻
干部分批次重点培养机制。同时,探索打通乡(镇)公务编与事
业编人员选拔使用的区隔,对于乡(镇)事业编潜质佳、工作表
现好的年轻干部尽早纳入培养,为其转任公务员提供更多支持,
为用活本地干部提供一种途径;鉴于社会治理专业性日益突出的
情势,应给予**地区年轻干部参与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更多支
持。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的《关于支持社会
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指出:“社会工作专业
人才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提
升等社会服务的新兴力量。”社会治理需要专门人才。加强这方
面工作,从长远来说,有利于改善**地区干部的知识结构,助力
社会治理方面的专业化素养与能力的提高。
(三)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要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
各种形式主义,着力营造说真话、干实事、求实效的风气;要突
出选贤任能,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弘扬向上向善正气,
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要改进评价机制,严格区分应
急与常态化运行要求,坚持常态贵稳急时贵动的运行理念,防止
时时事事急字当头,坚决把基层干部从疲于应付急功近利考核、
华而不实检查评比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干实事、谋发
展上。
二、强经济之基,赋能**地区社会治理的物质支撑
党建引领**地区社会治理必须重视经济基础。经济是治理的
物质基础,产业是承载**地区就业进而稳定区域人口规模的重要
支撑。伴随着现代化浪潮下城市化、市场化的日益推进,包括
人口在内的资源要素向区域中心城镇聚集或向更大的城市流动
的普遍现象,这就产生了稳边固边需要维持相当规模的人口与人
口向内地流动的深刻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地区奋力发展经
济、培植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代化**幸福村建设把“产业
兴”作为增强**地区经济基础的战略性举措来抓。目前,全省所
有**行政村(社区)均已创建一项主导产业、成立一个以上规范
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成效初显。但就
全局看,**地区 25 个县(市)仍主要以甘蔗、坚果、咖啡、核
桃、茶叶、橡胶、畜牧业等传统产业为主,普遍缺乏现代化支柱
产业,产业“散”“小”“弱”特征突出,强经济基础任重而道远。
(一)深化“区情”认识,把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现代化
支柱产业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应该明确,由于地缘因素的制约,
现代制造业很难成体系转移到**地区。总体上说,相比其他省份
的**地区,****地区具有光热水土等独特自然优势,把培育**地
区农特产业作为长期主攻方向是很现实的选择。因此,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