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性觉悟出发
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必然能
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
的侵蚀,展现出良好的作风形象
党性决定作风底色,作风折射党性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在
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
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对于
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
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
重要的尺子,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关系到党
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政之道,修身为本。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
言、立德的基石,而作风则是党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
体现。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必然
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
气的侵蚀,展现出良好的作风形象。反之,如果党性薄弱、党
性修养不足,就容易在利益诱惑面前迷失方向,陷入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作风的泥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
破题,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持之以恒纠治“四
风”,坚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舌尖上的浪费”“会所中
的歪风”“车轮上的铺张”等作风问题,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
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作风问题
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
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久久为功、抓常抓长。
改进作风也不能简单就事论事,要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
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比如,形式主义实质是
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
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根源是政绩观错
位,缺少了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官僚主义主要表现
为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核心是权力观扭曲和官本位思想,缺少了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和
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则表现为追
求物质享受、生活奢靡,背后反映的是党性缺失,缺少了对党
的艰苦奋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
一尺。以上从作风方面体现出的种种表象,大多源于党性修养
上的薄弱,缺少了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
加强党性修养是解决作风问题的必由之路。我们常讲,组
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党员干部的党性不
是与生俱来的,加强党性修养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把加强党
性修养作为党员干部终身课题,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坚守价值
追求、提升精神境界、强化作风操守,才能从思想根源上杜绝
作风问题的产生。
信念是本,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必散。保
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是根本。要坚持不懈强
化理论武装,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
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沉着应对,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
锤炼品格强化忠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以党的使命为使命,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
党,才能在关键时刻始终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要敢
于担当和斗争,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冲锋在前、勇挑重
担,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
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
闪。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正确政绩观,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
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
感、安全感夯实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和群众基础。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激浊扬清,久久为功。当前,全党
上下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
干部要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