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隐形变异作风问题查找
清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XX 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紧扣地方组织法赋予的法定职责,坚
持问题导向,全面查摆隐形变异作风问题,现形成查找清单如下:
一、文件管理领域隐形变异问题
(一)问题查摆
1.“红头”转“白头”规避监管。部分单位以情况简报、工
作提示等“白头文件”替代正式公文,导致文件监管出现盲区。
据统计,2024 年 XX 市人大系统正式文件数量同比减少 18%,
但口径外文件数量激增 32%。如某专委会将本应正式印发的调
研方案以“工作提示”形式下发,未履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
序,造成基层对政策执行标准理解不一,影响工作实效。
2.篇幅冗长弱化核心要义。部分文件存在“穿靴戴帽”现象,
空话套话占比过高,实质性内容被稀释。通过抽样分析发现,
15%的文件篇幅超 5000 字,关键政策条款仅占全文 20%。如某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开篇用 2000 余字阐述背景意义,而具体任
务分工仅占 500 字,基层干部需反复研读才能把握工作重点。
3.内容虚化脱离实际需求。部分文件制定缺乏深入调研,与
人大履职实际结合不紧密。在 2024 年印发的 30 份业务指导文件
中,有 8 份存在目标任务不具体、措施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例如,
某监督工作指导意见未明确监督指标和评估标准,基层在开展监
督工作时无所适从,导致监督流于形式。
(二)整改措施
1.健全文件分类管理制度。制定《XX 市人大系统文件管理
办法》,明确“红头文件”“白头文件”适用范围和审批流程,建
立文件总量控制和动态监测机制,对口径外文件实行季度备案审
查,确保文件管理规范有序。
2.推行文件质量提升工程。建立文件起草“三审三校”制度,
严格控制文件篇幅,明确综合性文件不超过 3000 字、专项工作
文件不超过 2000 字。设立文件质量评价指标,将政策精准度、
措施可行性纳入考核,提升文件内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3.强化文件制定调研论证。出台《人大文件制定调研工作规
范》,规定所有规范性文件起草前必须开展不少于 5 个基层单位
的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学者、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进行论证,确
保文件内容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二、会议活动领域隐形变异问题
(一)问题查摆
1.“大会化小”变相增加会议负担。部分单位将本应统一召
开的会议分解为多场次小型会议,导致基层参会频次不减反增。
2024 年,XX 市人大系统以专题会、协调会等名义召开的小型会
议同比增加 25%。如某重点工作部署,将原计划召开的全市动
员大会拆分为 5 个片区座谈会,基层干部往返奔波,耗费大量时
间精力。
2.陪会现象影响工作效能。会议组织存在随意扩大参会范围
问题,无关人员被迫陪会。在随机抽查的 20 场会议中,有 8 场
存在陪会现象,平均陪会人员占比达 35%。例如,某部门召开
的业务培训会,要求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及对口
工委全体人员参会,而实际涉及业务内容仅占会议议程的 1/3。
3.节庆展会重形式轻实效。部分节庆论坛展会缺乏科学规划,
与人大履职关联度不高。2024 年举办的 12 项相关活动中,仅有
4 项形成实质性成果转化。如某文化节活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仅以完成活动场次为目标,未与人大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职责有效
结合,未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二)整改措施
1.严格会议审批管理。制定《XX 市人大系统会议管理办
法》,实行会议计划申报制度,对会议必要性、规模、时长进行
严格审核,推行“多会合一”“视频会议”模式,严控小型会议
数量,确保会议总量同比下降 15%以上。
2.精准确定参会范围。建立会议议题与参会人员对应清单,
明确不同类型会议的必参会人员和可选择性参会人员,杜绝随意
扩大参会范围现象。对违反规定要求无关人员陪会的,进行通报
批评并纳入单位年度考核。
3.强化活动绩效评估。出台《人大系统节庆论坛展会管理办
法》,将活动与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职能挂钩,建立活
动立项评估和成果验收机制。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取消下
一年度举办资格,切实提升活动实效。
三、督查检查领域隐形变异问题
(一)问题查摆
1.“督查改头换面”弱化监督力度。部分督查检查以调研、
评估名义开展,规避督查计划管理,导致监督失之于软。2024
年,XX 市人大系统以调研名义开展的检查活动占总检查量的
40%,较上年上升 12 个百分点。如某专项督查工作,以“专题
调研”名义开展,未严格对照标准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仅作
记录未督促整改,未能达到督查预期效果。
2.计划执行“拆分拼凑”扰乱基层秩序。存在打包申报督查
计划,实际执行时拆分开展的情况。在 2024 年申报的 5 项综合
督查计划中,有 3 项被拆分为 12 个单项检查,导致基层疲于应
付。例如,某年度乡村振兴督查计划,申报时作为整体项目,执
行时按产业、生态等 7 个方面分别检查,基层需多次准备材料,
加重工作负担。
3.督查标准“弹性操作”影响公正性。部分督查检查缺乏统
一标准,存在随意性。在对 10 个县(市、区)的执法检查中发
现,不同检查组对同类问题判定标准差异率达 25%。如在某法
规执行情况检查中,有的检查组对轻微违规行为要求立即整改,
有的则未作处理,引发基层对督查公正性的质疑。
(二)整改措施
1.规范督查检查立项管理。制定《XX 市人大督查检查考核
工作办法》,建立督查检查年度计划清单,严格区分督查、调研、
评估等工作类型,对以调研名义开展的督查活动实行专项审批,
确保督查检查工作规范有序。
2.强化督查计划刚性执行。建立督查计划执行台账,实行
“计划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