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 2025 年全市科普工作
联席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
演进,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科学普及作为实
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其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愈发凸显。近年
来,我市积极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持续推进科
普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科普传播方式,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8 个,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技下乡”
等活动超千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提升至 18.5%,位居全省
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和广大科
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普工作仍存在诸多短板:科普
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农村和偏远地区科普服务供给不足;科普
形式较为单一,新媒体融合应用不够深入;科普人才队伍结构有
待优化,专业化水平亟需提升。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
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动科普工作再上新
台阶。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科普工作的战略意义
科普工作不仅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支撑。我们要从战略
高度深刻把握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科普是培育创新文化的基础工程。创新驱动本质上是
人才驱动,而科学精神的培育、创新思维的启迪,离不开广泛深
入的科普工作。通过科普活动,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
神融入社会文化,能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敢于
探索的良好氛围,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文化土壤。从牛顿发现
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无不源
于浓厚的科学氛围和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我们要通过科普工作,
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
(二)科普是服务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
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
对科学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上。无论是食品安全、疾病预
防,还是节能环保、应急避险,科普知识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开展针对性的科普活动,能够帮助群众提升科学认知水平,
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让科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
生活,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科普是助力城市发展的动力工程。在数字经济、人工
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城市的竞争力越来
越取决于全民科学素质的高低。科普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劳动者的
技能水平,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城市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科普还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速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进科普工作提质增效
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紧扣重点任务,聚焦关键领域,精准发
力,推动科普工作从“广覆盖”向“高质量”转变。
(一)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科普服务根基。一是优
化科普设施布局。统筹规划全市科普场馆建设,加快推进市级科
技馆升级改造,新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科普馆。在社区、
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建设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等设施,构
建覆盖城乡的科普服务网络。重点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资源,
缩小城乡科普服务差距。二是提升科普设施功能。推动科普场馆
数字化转型,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
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科普体验场景。鼓励科普场馆与科
研机构、高校合作,开发具有前沿性、趣味性的科普展陈内容,
提升科普场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促进科普设施共享。建立
科普设施资源共享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验室、
研发中心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定期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让
更多群众有机会接触高端科技资源,感受科学魅力。
(二)深化重点人群科普行动,实现科普精准覆盖。一是加
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将科普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开发适合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科普课程和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青少年科技
创新大赛”“科学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