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巡察整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县委巡察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关于巡察县财政
局党组情况的反馈意见》要求,确保整改任务高质高效推进,经
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现针对反馈意见涉及的问题,制定整改方
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整改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紧扣中
央及省市县委巡察工作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党组
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将巡察整改与主题教育常态化
相结合,突出标本兼治、系统施治,聚焦党的建设、从严治党、
队伍建设等重点领域,构建"整改一个问题、完善一套机制、堵
塞一批漏洞"的闭环体系,切实将整改成果转化为推动财政事业
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整改目标。一是强化政治建设,确保党的领导贯穿整
改全过程。通过整改,着力解决政治站位不高、政治责任虚化、
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到位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
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切实将巡察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实际成
效。二是压实主体责任,构建闭环整改体系。督促被巡察单位党
组织切实扛起整改政治责任,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责
任清单、任务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和销号制落实,形成"发现
问题—整改落实—跟踪问效"的完整链条。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
部门强化日常监督,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肃问责,确保整
改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底。三是着眼长效机制建设,推进
标本兼治。既要聚焦具体问题抓立行立改,更要深挖制度漏洞和
机制缺陷,通过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制度执
行,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注重
将巡察整改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与完善治理体系相贯通,通过解
决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带动整体工作提升,真正实现整改一个问题、
规范一个领域、完善一套机制、巩固一方政治生态的叠加效应。
二、整改内容
(一)落实中心职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1.惠民资金管理存在三重短板。一是政策透明度不足,现行
32 项涉农补贴政策(含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 7 类重点补
贴)仅通过财政局门户网站单一渠道公示,村级宣传栏更新滞后,
2025 年抽样调查显示农民政策知晓率仅为 48.7%。二是数据核查
机制缺失,2024-2025 年度累计受理补贴申报数据 12.3 万条,但
受限于基层人力(平均每乡镇农经人员不足 3 人),实质性核查
比例仅为 21.5%。三是动态监管手段薄弱,以 2025 年耕地地力
保护补贴为例,受理申报面积达 85 万亩,但经卫星遥感比对发
现虚报面积达 3.2 万亩;又如农机具购置补贴存在跨年度重复申
报现象,涉及资金超 230 万元。
整改措施:一是多维构建阳光补贴体系。依托县级三务公开
智慧平台(覆盖全县 9 镇 127 个行政村),建立惠农资金专题模
块,实现政策解读、申报指南、资金发放全流程可视化。同步开
通短信推送功能,2025 年 6 月起已向 4.2 万农户发送个性化补贴
信息。建立季度政策宣讲制度,组建由财政、农业、民政等部门
业务骨干构成的惠农政策宣讲团,创新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宣讲
模式,2025 年开展巡回宣讲 27 场次,覆盖群众 1.8 万人次。在
12 个重点乡镇试点建设惠农服务驿站,配备自助查询终端和专
职导办员,日均服务群众超 300 人次。二是健全数据核查双轨机
制。完善村级初审-乡镇复核-部门联审三级审核体系,制定《惠
农补贴数据核查工作规程》,明确 10 项负面清单和 7 类重点核查
情形。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数据质量审计,2025 年已完成 3
轮抽样审计,累计核减不合规申报资金 156.8 万元。建立跨部门
数据共享平台,整合农业农村局土地确权数据、自然资源局卫片
执法数据等 6 大数据库,实现申报数据自动比对校验。三是构建
全链条监管体系。开发惠农资金监管系统,设置 12 个风险预警
指标,累计触发预警提示 327 条,纠正偏差资金 89 万元。建立
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2025 年开展交叉检查 4 次,发现问题
43 项并全部整改到位。在 7 个乡镇试点一卡通生物识别认证系
统,有效杜绝冒领、重复领取等问题
2.涉农保险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衡。一是承保覆盖率偏低,
2025 年三大主粮作物参保率仅为 62%,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8 个
百分点;养殖业参保覆盖率不足 40%。二是服务网络不健全,4
家承保机构在乡镇服务网点平均不足 2 个,查勘定损响应时间超
过 48 小时。三是财政补贴资金拨付效率待提升,2025 年 1-6 月
保费补贴拨付及时率为 78%,影响农户参保积极性。
整改措施:一是优化保险服务网络布局。制定《农业保险服
务网点建设三年规划》,在12个农业重点乡镇设立综合服务中心,
配备专业查勘车辆和无人机定损设备。建立保险服务专员制度,
选聘 57 名乡村协保员,开展专业培训 4 期,实现村级服务全覆
盖。二是创新保险产品供给。试点收入保险+模式,推出玉米完
全成本保险、肉牛价格指数保险等 5 个创新型险种,2025 年累
计承保金额达 1.2 亿元。开发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运用物联网技
术实现灾情自动触发理赔,2025 年累计赔付干旱受灾农户 327
户、金额 86 万元。三是强化财政资金效能监管。建立保费补贴
预拨+清算机制,2025 年预付补贴资金 3000 万元,确保承保机
构及时出单。开发农业保险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保单信息、资金
流向、理赔进度的全过程可视化监管。每季度召开银保监、财政、
农业农村部门联席会议,2025 年已协调解决理赔纠纷 12 起,涉
及金额 85 万元。
3.民族工作三个不到位。一是理论学习系统性不足,2025 年
前三季度党组专题学习民族政策仅2次,未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
二是实践载体创新不够,民族政策宣传仍以传统展板、传单为主,
新媒体利用率不足 30%。三是宗教事务管理薄弱,全县 43 处宗
教活动场所中,建立规范化管理档案的仅占 65%。
整改措施:一是构建三维一体学习体系。将《习近平论民族
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等 8 项重点内容
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计划,建立每月一专题学习机制。
开设石榴籽课堂,邀请民族院校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5 场,组织参
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3 次。建立线上+线下测试机制,2025
年开展民族政策应知应会测试 4 次,平均成绩由 68 分提升至 92
分。二是创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