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警示教育交流发言:以正风肃纪之
剑,斩作风顽疾之根
同志们:
在这万象更新的 2025 年,我们齐聚于此,召开违反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警示教育会,意义重大而深远。“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作风建设,犹如一场永不停歇的征程,关乎
党心民心,关乎事业兴衰。省委书记 XX 在全省警示教育会上的
讲话,振聋发聩,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作为基层干部,身处
服务群众的第一线,更应深刻领会精神内涵,将作风建设内化于
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为全乡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面,
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深入交流。
一、以“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深化作风建设重要性认识
(一)作风建设是党性修养的“试金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
立德的基石。”作风,恰是党性最直接、最生动的外在展现。在
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待群众诉求的态度、落实政策的力度,无一
不映射出党性修养的高低。秉持为民服务的宗旨,真心实意为群
众排忧解难,积极主动投身工作,这便是党性坚强的彰显;反之,
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待工作敷衍塞责,必然是党性缺失的表
现。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时刻校准党性坐标,筑牢信仰之基、
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强党性引领作风持续向好,
使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时,始终坚守初心,不偏不倚地践
行党的使命。
(二)作风建设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乡的发展
蓝图宏伟壮丽,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还是加强
乡村建设,都离不开优良作风的支撑。高效务实的作风,能极大
提升工作效率,让各项政策迅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勇于担当
的作风,能在面对困难险阻时,激励我们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团结协作的作风,能凝聚全乡上下的力量,形成心往一处想、劲
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可以说,作风硬则事业兴,只有以优良作
风为“助推器”,我们才能在推动全乡事业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
棘,稳步迈向新的高度。
(三)作风建设是干群关系的“黏合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
胜利之本。在基层工作中,我们与群众朝夕相处,一举一动群众
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优良的作风,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
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拉近干群之间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
持;不良的作风,则会损害群众利益,伤了群众的心,疏远干群
关系。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
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实际行动当好群众
的贴心人,用优良作风这一“黏合剂”,紧紧凝聚起全乡人民的
力量,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斗。
二、以“追根溯源”的严谨态度,剖析当前作风问题根源
(一)思想懈怠,理想信念根基动摇
部分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思想
上出现了懈怠情绪。平日里不注重理论学习,对党的创新理论一
知半解,未能真正入脑入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各
种诱惑,理想信念的根基开始动摇,忘记了初心使命,将人民赋
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打折扣,对待群众态度冷漠,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
的形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
脑,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才能在作风建设的道路上不
迷失方向。
(二)纪律松弛,制度执行浮于表面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部分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对各
项规章制度缺乏敬畏之心。工作中,迟到早退、擅自离岗等现象
时有发生;在执行政策和落实工作任务时,打折扣、搞变通,阳
奉阴违。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监督机制不健全,对
违规违纪行为查处不力,导致纪律松弛的问题愈演愈烈。制度的
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严格执行纪律规定,强化制度约束,才能
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我们要加强纪律教育,增强干部的纪律
意识,让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完善监督机制,对违
反纪律的行为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三)政绩观扭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
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过于追求个人政绩,为了出成绩、显政绩,
不惜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只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花架
子、做形象工程,不注重实际效果,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在决
策过程中,不深入基层调研,不倾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