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企办公室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计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国企办公室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 工作计划 2025 年上半年,办公室在集团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 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十四五”战略规划部署,紧紧围绕“强 党建、优管理、提效能、促发展”核心目标,以“系统化统筹、 精细化服务、专业化支撑”为工作主线,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 合、管理与服务协同并进。全体干部职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在组织建设、行政保障、文化引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集团 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注入动能。 一、2025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固本强基,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加强。一是组织建设迈 向更高水平。以“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为方向,系统推进 基层党组织建设。修订《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制定 《党支部考核评价细则》,对全集团 32 个党支部开展“对标提升” 专项行动,完成 12 个党支部标准化验收,新建新能源项目联合 党支部、海外业务党支部等特色党组织 4 个,调整优化党组织设 置 7 处,实现党组织覆盖率 100%。创新“党建+”融合机制, 在重大项目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 18 支,设立党员责任区 45 个, 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党委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 建立基层联系点 18 个,累计开展“书记接待日”活动 24 次,推 动解决职工食堂改造、通勤班车优化等民生问题 32 项,群众满 意度达 98.6%。二是党员教育实现多维突破。构建“理论教育+ 实践锻炼+考核激励”全链条培养体系。开发“红帆”党建云平 台,上线微党课 56 节,组织“每日一学”线上打卡活动,党员 参学率达 100%;开展“重走长征路”沉浸式教育 3 批次,覆盖 党员骨干 120 人,撰写学习心得 240 篇。实施党员“双培双带” 工程,将 12 名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8 名党员提拔为中层干部。 创新主题党日形式,组织“党建+安全生产”“党建+技术创新” 等融合型活动 18 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解决设备故障率高、能 耗超标等难题 7 项,节约成本 380 万元。建立党员积分制考核体 系,设置理论学习、岗位贡献、志愿服务等 5 大类 30 项指标, 评选季度“先锋之星”45 名,发放红色教育读本 300 册,形成 “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三是廉政建设构建立体防线。坚持“教 育+制度+监督”三管齐下,织密廉洁风险防控网。编制《廉洁风 险防控全景图》,聚焦招标采购、工程建设等 8 大领域,排查风 险点 78 个,制定防控措施 142 条。开展“清风护航”专项行动, 组织专项检查 6 次,发现合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15 项,约谈提 醒干部 9 人次,完善制度 8 项。深化廉洁教育创新,组织观看 《国企蛀虫现形记》等专题片 6 场,参观监狱警示教育基地 2 次, 撰写心得体会 256 篇;开展“廉洁家书”征集活动,评选“清廉 家风示范户”20 户;建设廉洁文化长廊 3 处,制作廉政漫画展 板 45 块,举办廉政主题书画展 2 期。强化科技防控,上线智慧 监督平台,设置“三重一大”事项线上预警功能,累计拦截异常 流程 12 次,清退违规供应商 3 家,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 想腐”长效机制。4.青年培育激活发展动能。实施“青蓝接力” 计划,构建“选、育、用、留”全周期培养体系。选拔 35 岁以 下青年骨干 60 人纳入人才库,选派 18 人赴乡村振兴、重大项目 一线挂职锻炼。建立“导师带徒”制度,结成师徒对子 42 组, 开展“青年成长沙龙”12 期,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8 场,覆盖青 年员工 500 余人次。创新“揭榜挂帅”机制,鼓励青年参与技术 攻关,3 个青年团队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申报专利 5 项,青 年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 (二)提质增效,行政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制度体系更 加健全。聚焦管理规范化,开展“制度体检”专项行动。修订 《办公室工作规范手册》,新增会议管理、信访接待等流程 12 项, 优化公文审批、用印登记等环节 9 处,废止冗余制度 5 项,形成 覆盖 12 大类、86 项业务的制度体系。推行“首问负责制”和 “限时办结制”,上半年处理基层请示事项 230 件,平均办结时 间缩短至 3 个工作日,效率提升 40%。开发 OA 系统智能辅助模 块,实现合同审批、费用报销等流程自动化,审批时效压缩 50%。二是服务保障更加精准。以“零差错、高效率、强支撑” 为目标,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完成总部大楼智慧化改造,升级视 频会议系统 3 套,新增智能安防设备 25 台,保障全国性行业峰 会、集团战略发布会等重大会议 38 场次。优化公务用车管理, 实行“一车一档”动态监控,车辆调度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 油耗成本同比下降 12%。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