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民营经济促进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基本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民营经济促进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基本法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 4 月 30 日表决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 法),于 5 月 20 日起施行。该法的颁行,向全社会传递了党和国 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庄重承诺,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 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行之有效 的经验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把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对民营经济 平等保护的政策以法律形式系统地表现出来,为执行机关严格执 行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为相关纠纷的解决提供 了法治保障,也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稳定和透明的法治环境、 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必将有力提振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信心, 激发民营企业强大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 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党的二十 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2024 年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明确要求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 座谈会上强调,“党和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 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 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 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宗明义,在第一条 规定了该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 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 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立法目的,民营 经济促进法第三条指出,国家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 护、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平等保护既是民 营经济促进法的基本原则,又是贯穿整部法律的基本理念。平等 保护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平等保护是促进民 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则是平 等保护的结果。一方面,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 法权益,才能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 胆发展,平等保护才能给企业家吃长效“定心丸”,民营企业家才 敢大胆投资兴业,勇于创新,民营经济才能健康发展、高质量发 展。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护 身符”。该法聚焦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问题,回应民营企业最突出的诉求、最急切的期待,着力解决因 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而导致 的民营企业家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的现象,在平等保护民营经济 方面呈现不少亮点。 权益保护的全面性和广泛性。首先,该法以“民营经济”为主 题,提出了“民营经济组织”“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概念,尤其 是全面列举其合法权益并予以保护,这在我国立法中是前所未有 的,也体现了立法层面对民营经济保护的高度重视。其次,该法 第七章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权益保护”,既保护民营经济组织的 合法权益,又保护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保护 主体的全面性。一方面,该法特别强调了对民营经济组织权益的 保护,主要是对民营企业的保护。另一方面,该法凸显了对民营 经济组织经营者的保护,从而强化对企业家的保护,弘扬企业家 精神。这些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 权益。民法典虽然对各类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的平等保护作出了 一般性规定,而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门就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 的权益保护问题作出规定,使得民法典对民事主体民事权益的保 护规则更为具体和细化,也更具有针对性。再次,该法对民营经 济组织及其经营者权益保护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该法的规定 来看,特别强调了对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的名誉权、荣誉权、隐 私权、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受法律保护,同时强化物权、知识产 权、合同债权等的保护,如该法强调征收、征用民营经济组织的 财产,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条件和程序进行。通过确 认和保护各类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 维护民营经济组织的经营自主权,才能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推动形成明晰、稳定、可 预期的产权保护制度体系,才能增强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安全感, 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保护方式更具有实效性和具体针对性。法治的要义是“规范 公权、保障私权”。民营经济促进法突出问题导向,深化严格执 法和公正司法,强化国家机关依法履职尽责,在第七章“权益保 护”中,聚焦公权力可能侵害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突出实践问题, 作出了全面规范,从而增强了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实效性。一是 要求办案应当避免或者尽量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实施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应当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 程序进行,避免出现“办了一个案件、搞垮一个企业”的现象。二 是不得违法收费、罚款、摊派财物,不得违法查封、扣押、冻结 涉案财物,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