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调查研究提升民生服务质效——践行作风
建设改进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强调“坚持从
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
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作风建设
实施以来,民政系统始终将改进调查研究作为推动民生事业高质
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创新调研方式、深化成果运用,不断提
升服务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我始终将作风建设中“改进调查研
究”的要求作为工作准则,深刻认识到:民政工作是“民生之基、
基层之要”,唯有以“脚步丈量民情、真心倾听民声”,才能让政
策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服务真正温暖百姓心坎。结合我分管的
养老服务、低保救助、福彩和慈善事业等方面,我从以下三方面
谈认识与体会。
一、深入学习领会,锚定民政调研方向
作风建设将“改进调查研究”列为首条,本质是要求党员干
部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贯穿工作始终。对
民政工作而言,这一要求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调研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检验
民政工作的核心是“为民服务”,改进调查研究是践行“以
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养老、低保、福彩、慈善等
民政工作,一头连着“弱有众扶”的底线民生——低保救助直接
关系困难群众“能不能吃饱穿暖”;一头连着“老有颐养”的品
质民生——养老服务承载着千万家庭“夕阳红”的期盼;还连着
“公益为民”的发展民生——福彩公益金支撑着养老、儿童、残
疾等民生福利事业;同时慈善事业以兜底性、补充性、发展性作
用守护民生温度,促进社会公平。唯有通过实地调研把准“政策
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找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
等领域的“痛点”“堵点”,才能确保党中央关于民生保障的决策
部署不偏不虚、落地生根,让政策制定更贴合群众。
(二)调研是破解民生难题的关键钥匙
当前,民政工作面临多重挑战: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农村留
守老人“做饭难、就医难”、城市社区养老设施“一床难求”与
“床位闲置”并存;低保领域存在家庭经济状况动态跟踪难、边
缘群体精准识别难;福彩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销售渠道需
进一步拓展;慈善事业募集难度大、可持续发展机制待完善。这
些问题的破题之策,藏在群众的“急难愁盼”里,躲在基层的
“实操痛点”中,唯有深入调研才能把握问题本质、找准破解路
径。
(三)调研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纽带
民政工作涉及慈善事业、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
通过调研深入群众、企业、社会组织,既能收集社会力量参与民
生建设的意见建议(如引导企业捐赠流向、规范志愿服务管理),
也能向群众宣传政策、解读民生举措,凝聚“共建共治共享”的
社会合力。民政干部的调研过程,就是与群众“坐一条板凳”的
过程。比如,到低保户家中掀开米缸看口粮、摸摸被褥问冷暖,
到养老机构厨房查看餐食搭配、倾听老人诉求,到福彩销售站点
与业主交流经营困难、向购彩者了解公益金知晓度,在调研中倾
听群众对慈善工作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