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发言材料
汇编(7 篇)
目录
1.“村 BA”书写乡村文明新篇章 ..................2
2.传文明家风 照万家温暖 .......................5
3.大力弘扬老区精神 推进城市文明建设 ...........8
4.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11
5.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华科大篇章 ...........14
6.胸怀报国志 逐梦“中国心” ..................17
7.以文惠民涵养精神力量 以文化人厚植文明底蕴 ..20
“村 BA”书写乡村文明新篇章
XX 村,踞苗岭之巅,临清江之畔,因势如盘龙踞云得名,
长期以来村里人就有喜欢打篮球的传统,是“村 BA”的发源地。
近年来,我们以“村 BA”为抓手,走文明村镇创建与群众文体
活动、与多彩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文明发展新路,建设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
以服务聚村,建设和美 XX。为了让乡亲们打好球、好看球,
我们积极参与“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发动全体村民
美化村容村貌、开展志愿服务,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办好“村 BA”。我们还通过“院坝协商”
方式,把赛事服务管理融入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中,
大幅改善村容村貌,增修停车场,改造提升村内基础设施。现在,
“村 BA”赛事保障到位了,人心聚拢了,村干部的工作也好开
展多了。“村 BA”球场一到晚饭后既是最热闹的广场,更成为
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党群“连心桥”。村民们常说:“饭后一支
烟,不如赛场转一圈;球场边走一走,政策热点心中有。”
以文化强村,走出致富新路。建强村级文艺队,编排民族特
色原创节目,做好“体育+文化”文章,“村 BA”主题的文创餐
厅、农特产品、非遗集市等生意火爆。注重历史文脉传承,把百
年老屋打造成“XX1936 一条街”,苗绣银匠现场展示技艺,“非
遗赶苗集”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发挥村里年轻人懂互联网的优势,
把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为新农活,把“村 BA”与农副产品
打包推送,既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又让我们的“村 BA”更有品
牌价值。现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致富“硬支撑”,既得人
心,也见收益。球员们经常笑着说:“打篮球能打出‘金饭碗’,
想都不敢想!”村里的大妈们也经常感慨:“以前,年轻人往城里
跑,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喽!”
以新风润村,树起文明标杆。因势利导、因俗而治,把支部
搬到赛场,把文明嵌入赛事,把规矩写入赛制,把文明观赛、友
善待客等写进村规民约,并通过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挨家
入户宣讲,督促落到实处。实施“村 BA”文明实践项目,开展
“五和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村史讲起来、村规立起来、村容
靓起来。目前,“村 BA”场内场外都喝彩、线上线下都叫好,
免费停车、平价待客、有序离场等成为 XX 群众自觉行动,“多
个球场、少个酒场,多场球局、少场赌局”成为文明新风尚。以
前的 XX 村,酒席多、垃圾多、纠纷多,如今的 XX 村,民富、
村美、风气好。我感受很深,说到底就三句实在话:一是别跟群
众“拧着干”,他们爱打球,咱就把球场变成“加油站”;二是别
嫌老传统土,绣花针、农产品也能结出“金疙瘩”;三是规矩要
“立得活”,让守规矩的脸上有光、兜里有钱!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 3 月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村超’、
‘村 BA’这些文体活动群众喜闻乐见,一定要完善好培育好发
展好。”今后,我们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不移加强文化
建设、培育文明新风,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气神,为全国文明
乡风建设贡献更多智慧!
传文明家风 照万家温暖
我是 XX,来自山东省 XX 市 XX 区。作为新一届全国文明
家庭代表,我倍感荣幸。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光属于我们一家四
代人,也属于我们的街坊邻居和家乡热土,更属于这个让平凡家
庭也能发光的新时代!其实咱老百姓过日子,过得就是光亮。我
们家就是在“三盏灯”的温暖接力中,将“明孝道、知荣辱、有
爱心、乐奉献”的家风代代相传。
一盏孝善灯,照亮百家。在我家,孝善是照亮岁月的灯火。
84 岁的婆婆是全家的宝,健朗爱笑,其实照顾老人没啥诀窍,
就是每日的陪伴、可口的饭菜。婆婆总念叨:“街坊老伙计们都
得过上好日子。”这话也成了全家的牵挂。这两年,山东在全省
建设“文化书院”,我带着社区老人们上家风“一堂课”、练养生
“一节操”,后来又张罗起助老餐厅,让老人们吃上了暖心“一
餐饭”。腿脚不便的李大娘独居多年,我常常去送饭,也听她讲
年轻时的故事,她总攥着我的手说:“燕儿啊,你一来,我就高
兴了!这包子馅儿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