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农村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这
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立足街道农
村发展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后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
会议。参会的有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各村书记
以及农村高技能人才代表,大家都是推动街道农村发展的关键
力量。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我们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
识,明确方向、真抓实干,共同推动街道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深刻认识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
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农村发展的广
阔天地里,高技能人才就像一颗颗闪耀的星辰,照亮着乡村振
兴的前行道路。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丰富的经验和创新的思
维,在农业生产、农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仅是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我们街道农村高质量
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
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农村高技能人才作
为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农村产
业升级的推动者、乡村文化传承的守护者。他们懂技术、会经
营、善管理,能够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引
入农村,带动农村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比如,在我们街道的一些特色农业村,正是有了一批掌握先进
种植养殖技术的高技能人才,才使得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
基础。只有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为乡村振兴提
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让乡村振兴战略在我们街道落
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农村产业转型
升级的必然要求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
刻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农村产
业正朝着多元化、融合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
中,高技能人才的作用愈发凸显。他们能够敏锐捕捉市场需求
变化,积极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动农业与
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
态。例如,我们街道一些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高技能人才,通过
不断创新加工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将原本普通的农产品打
造成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特色商品,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
富。面对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加强高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
质技能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推动农村产
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致富是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技能人才作为农村中的“能工巧匠”,往
往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强的带动能力。他们不仅自己能够
通过掌握的技能实现增收致富,还能通过传帮带,带动周边农
民共同发展。比如,一些农村电商高技能人才,利用互联网平
台,将农村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不仅自己获得了可
观的收入,还帮助众多农民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加
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
长,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实现从“体力型”就业向“技能
型”就业转变,从“单一型”收入向“多元型”收入转变,让
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发展中共享更多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
的生活。
(四)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
能力的重要举措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农村社
会稳定和发展大局。高技能人才在农村社会中往往具有较高的
威望和影响力,他们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是基层治理
的重要参与者。他们能够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
公共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建设等提供有力支
持。例如,一些掌握建筑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一些文化艺
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群
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高技能人
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
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提升农村基层
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准确把握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形势任务,明确工
作方向和重点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农村人才工作,采取
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我们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技能竞赛、建立
人才激励机制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农村高技能人才,他
们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街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村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从总体上看,我们街道农村高技能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与农
村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农村电商领
域,虽然近年来直播带货、网络销售兴起,但既懂互联网运营
又熟悉农产品特性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不足百人;农产品深加
工行业,由于缺乏掌握先进食品工艺、质量检测技术的专业人
才,导致本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难以提升;休闲农业方面,能
够进行景观规划、旅游服务设计的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同
时,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传统种植养殖领域的
高技能人才占比超60%,而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
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15%;初级技能人才占比高达75%,高级技
师、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仅占5%,难以满足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体系不完善,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的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存在诸
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资源整合层面来看,培训资源分散,未
能形成高效合力,优质培训资源难以精准匹配学员需求;培训
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多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缺乏针对性和
实效性。部分培训项目与农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
密,课程设置未充分考虑区域特色产业需求,教学方法陈旧落
后,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学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
不明显。此外,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了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引进机制不活,人才吸引力不强
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艰苦,发展机会有限,加上缺乏有效的人
才引进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农村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不
强。从外部引进来看,高技能人才普遍顾虑重重:偏远地区交
通不便,难以满足人才对生活品质和社交资源的需求;产业结
构单一、创新要素匮乏,使专业技术难以转化为生产力;即便
返乡就业,薪资待遇也往往低于城市平均水平,职业晋升通道
狭窄。而在本土人才留存方面,农村教育资源、医疗保障、文
化设施的滞后,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导致大量掌握现
代农业技术、手工业技艺的本土人才为追求更好发展机遇,选
择流向城市。长此以往,农村人才“失血”严重,形成人才短
缺与产业发展滞后的恶性循环。
(四)使用环境不优,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人才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观念陈旧、机制不活的问题。
一些村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
人才使用机制,不能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专业优势和特长。
同时,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不到位,在薪酬待遇、职
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
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面对这些问题
和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当前,国家和
省、市、区都高度重视乡村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
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加强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
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街道农村产业基础较好,特色优势明
显,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抓住机
遇,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够破解难题,推动农村高技能人
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
三、明确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把握工作原
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遵循乡
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立足街道实际,我们将以培养一支有文
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核心目
标。秉持党管人才原则,从现存人才短缺、技能不匹配等问题
出发,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需求,以实际成效为导向。
通过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流动等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引进、
培育、激励等政策措施,优化工作、生活、发展环境,充分激
发人才活力,为街道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保障、
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立足街道农村发展实际,统筹考
虑不同产业、不同领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
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技能人才,采取不同的
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措施,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围绕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
层治理等重点任务,聚焦农业现代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关
键领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优先培养和引进一批
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发挥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
用。坚持创新机制,激发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
革,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充满活力、
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创新和制度创
新,完善人才评价、激励、保障等政策措施,充分激发高技能
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加强街道党
工委、办事处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各部门、各村(社
区)的职能作用,动员企业、社会组织、职业院校等各方力量
广泛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农村高技能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三)工作目标
到2026年底,基本建立起与街道农村产业发展相适应、与乡
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的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
机制。通过实施“青苗培育计划”“乡贤回引工程”等特色项
目,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备电商运营能
力、擅长农产品深加工的高技能人才。力争实现人才总量较现
有规模增长40%以上,推动传统种养型人才占比下降至30%以
下,新兴产业人才占比提升至50%以上。同时,建立完善“技能
积分制”评价体系,强化人才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品牌打
造中的核心作用,最终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
良的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街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
的人才支撑。
四、全力推进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确保工
作取得实效
(一)构建多元培养体系,提升人才技能水平
人才培养是农村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坚
持以提高人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构建政府主导、企
业主体、院校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培养体系,全方位、多层
次、多渠道培养农村高技能人才。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建设。整合街道内外培训资源,加强与职业院校、技工学校、
培训机构的合作,建设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农村高技能
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农村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培
训专业和课程,重点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
商、乡村旅游、建筑装修等领域的技能培训。加强培训基地硬
件设施建设,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器材,为学员提供良
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同时,建立健全培训基地管理机制,加
强对培训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提高培训基地的办学水平和培训
效果。二是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深入了解企业和农村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
求,与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用人单位签订培训协议,推
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量
身定制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和课程设置,确保培训出来的
人才能够直接上岗就业,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例
如,针对街道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我们可以与企业合作,开
展食品加工、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培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
人才;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开展导游服务、酒店管理、
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为旅游景区和农家乐培养专业人才。
三是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活动。充分发挥
农村现有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名师带徒”活
动,选拔一批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导师,与
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结成师徒对子,进行一对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