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考核办关于改进和完善全市考核工作的调研
报告
为不断提高考核工作质效,以高质量考核助推高质量发展。
市考核办对全市考核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经认真分析研判,就改
进和完善考核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考核是个筐,都在往里装”——考核内容繁多
“越考越多”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指标体系不断扩容。
从 20XX 年起,在考核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专项工作等指
标的基础上,先后增加负面清单指标、重点工作加减分项目,使
得考核内容面面俱到、考核指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指标
数量不降反增。20XX 年、20XX 年、20XX 年下达县(市、区)
考核指标平均数量为 XX 个、XX 个、XX 个,其中负面清单指
标数量为 XX 个、XX 个、XX 个。因考核指标不断增多,目标
任务考核分值从 20XX 年的 100 分增加至 20XX 年的 150 分,计
分方式需三次加权计算,导致考核程序复杂、工作量增大。
(二)“上下一般粗”“鞭打快牛”——任务设定不够精准
一是对指标支撑性、精准度评估不到位。近年来,省考实行
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我市尚未配套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
效评价指标体系,市对县(市、区)考核指标能否全面支撑高质
量发展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缺乏科学评估,指标设定一定程度存
在“两张皮”问题。如省上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居民人均消费
支出”指标,市级尚未建立该指标统计体系,对县(市、区)考
核仍然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进行代替。二是任务设定
不够科学。部分市级职能部门分解指标任务分析研判不够,存在
“一刀切”和“鞭打快牛”现象。如 20XX 年、20XX 年,下达
XX、XX、XX、XX、XX5 个县(市、区)GDP 增速分别为
9%、7.5%,XX、XX、XX、XX、XX5 个县 GDP 增速分别为
8%、7%,经济体量较大的县(市、区)增速明显高于体量偏小
的县。又如“净增市场主体户数”等指标逐年以较大增速增加任
务,个别县达到平均 3 户家庭中有 1 户市场主体,有违经济发展
规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城市创建包抓等中心工作,
大单位和小单位指标任务、分值权重都一样,小单位反映任务重、
难以招架。三是指标质量有待提高。市直部门职能工作任务由各
部门根据职责职能、年度重点任务自行申报,虽然经分管市级领
导审核把关,但“低报高超”“避重就轻”问题仍然突出。多数
部门设置“启动某项工作”“开展某项活动”“推进某项建设”
“做好会议服务保障”等笼统抽象的指标,难以衡量完成质效。
县(市、区)考核指标共性多、个性少,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不利于推动区域差异发展、错位发展。
(三)“干得多未必考得好”——考准考实有差距
一是“洗碗效应”突出。承担省考指标多的单位和体量大的
县(市、区)扣分风险更多,干得多未必能考好。如 20XX 年,
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分别承担省考指标任务 8 项 23 分、4 项 6
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考核失分较多而止步优秀。又如
2007 年实施目标责任考核以来,XX 区、XX 市(县)15 年中分
别获 5 次、4 次优秀,在 10 县(市、区)中获优秀等次数量靠
后。二是定性指标难考准。对非量化指标完成情况缺乏有效考核
手段,难以考准考实,存在“干了、干成、干好”一个样的现象。
近 3 年,27 个市直党群部门重点及职能工作指标全部得满分
(60 分)。20XX 年,20 个政府非经济部门重点及职能工作除几
个部门承担招商引资任务扣分外,其它均得满分(60 分)。三是
结果认定把关不够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招商引资、城市
创建等专项工作考核得分未拉开差距,难以区分“好中差”。同
时,考核组成员都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专业能力不足,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考核工作质效。
(四)“指标下得晚、结果出得慢”——工作相对滞后
市考指标需承接省考指标任务和市“两会”重点任务,市考
核结果又需运用省对 XX 考核结果,受省上联动影响,近几年年
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下达和考核结果出炉时间较晚,一定程度上
影响到考核单位对标抓落实。20XX 年、20XX 年度目标责任考
核指标分别在 11 月中旬、10 月中旬印发;近 3 年,每年 8 月份
才通报上年度考核结果,弱化了考核工作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
(五)“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差不多”——激励措施乏力
当前,公务员绩效奖中,2/3 根据职务(职级)设置标准按
月随工资发放,年度考核奖标准较低,特别是县(市、区)公务
员每年人均不足 3500 元。同时,各单位考核奖发放缺乏差异化,
事业单位以及同一单位事业编制人员不能享受目标责任考核奖,
存在“同单位不同酬”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创先争优
的内生动力。
调研中,县(市、区)普遍反映,实施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
后,科技指标任务重、分值大(9 项占 11 分),因 20XX 年机构
改革,9 县(市)将科技局并入教育体育局(不含 XX 区),组
建县(市)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内设一个股室负责科技工作,科
技人员力量不足。
二、原因分析
考核工作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制度变革与路径依赖并重
市对县(市、区)、市直部门考核指标,包括省考指标任务,
受“上级要求、管理需要、部门依赖”等因素综合影响,致使市
级层面真正能决定“考与不考”的项目相对有限。20XX 年,省
对市考核由综合考核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省考指标
由 20XX 年的 71 项增至 20XX 年 103 项;省级及以上部门以文
件形式明确要求将政务公开、粮食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
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禁捕执法等工作纳入地方党政班子考核,
且保持较高分值权重;同时,市委全委会、市政府工作报告、国
民经济计划等主要任务必须纳入考核,加之部分市直部门为推动
工作,以“两办”文件、会议纪要、领导批示等方式将业务工作
纳入考核,导致考核指标增多,重点不突出、导向不鲜明。
(二)思想认知偏差
对高质量发展内涵要义认识不全面,考核指标向制约高质量
发展的堵点、痛点、短板延伸拓展不到位,部分单位对高质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