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向“餐桌上的腐败”宣战,以零容
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餐桌上的腐败”并
非小事,它是腐败现象的直观表现,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侵
蚀公共资源,破坏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
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向“餐桌上的腐败”等各类歪风邪气
亮剑。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坚决遏
制“餐桌上的腐败”蔓延势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
环境。
一、“餐桌上的腐败”表现及危害
(一)表现形式
1.公款吃喝成风:部分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各种名义
用公款进行超标准接待、宴请,甚至以办公用品、会议费等虚假
名义报销吃喝费用。一些单位内部食堂也成了违规吃喝的隐蔽场
所,存在高档食材采购、违规消费现象。
2.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一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接受管
理服务对象的高档宴请,在觥筹交错中进行权钱交易、利益输送。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损害了公共利益。
3.私人会所中的隐蔽腐败:一些私人会所成为“餐桌上的腐
败”新阵地,这里环境私密,消费高昂。部分公职人员与不法商
人在此进行不正当交往,为腐败行为披上了一层隐蔽的外衣。
4.违规吃喝与其他腐败行为交织:“餐桌上的腐败”往往与
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其他腐败行为相互交织,形成利益链条。
吃喝成为了建立关系网、进行利益勾兑的重要手段。
(二)危害
1.损害公共资源:大量公款被用于违规吃喝,挤占了本应用
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资金,影响了社会公共服
务的供给和质量,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破坏党风政纪:“餐桌上的腐败”违反了党的廉洁纪律和
工作纪律,腐蚀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等不良作风。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降低了党的凝
聚力和战斗力。
3.影响政府公信力:公职人员的违规吃喝行为一旦曝光,会
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和质疑,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民众会
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正性产生怀疑,进而影响政府政策的执行
和社会的稳定。
4.带坏社会风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餐桌上的腐败”
形成的不良风气会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引发攀比之风和享乐
主义思潮,破坏社会公序良俗,阻碍社会文明进步。
二、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的必要性
(一)维护党纪国法尊严
党纪国法是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餐桌上的腐败”
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以零容忍态度整治,彰显了党
纪国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维
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回应群众期盼
人民群众对“餐桌上的腐败”深恶痛绝,整治这一问题是回
应群众关切、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通过专项整
治,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打击腐败的决心和成效,赢得群众的信
任和支持。
(三)净化政治生态
“餐桌上的腐败”是政治生态中的“污染源”,严重破坏了
党内团结和正常的工作秩序。以零容忍态度推进整治,能够清除
政治生态中的不良因素,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整治“餐桌上的
腐败”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一问题的专项整治,能够进
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防止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推动
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以零容忍态度推进专项整治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1.强化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
要论述。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培训、研讨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
的政治觉悟和廉洁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餐桌上的腐败”的危
害,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2.开展警示教育:选取典型的“餐桌上的腐败”案例进行剖
析,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召开警示教育大
会等形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严重后果,从思想
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