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局2025年上半年
工作情况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5年上半年,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高
质量发展主线,统筹推进争资立项、改革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取得阶
段性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全力争资立项上强举措转角色。上半年,我局锚定资金争取目标,创
新工作方法,积极转变工作角色,争资立项工作成绩斐然。累计申报中央预算内投
资项目27个,获批资金12.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
目15个,额度达23.8亿元。为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我们创新建立“项目管家”服务
机制,对32个重点争资项目实行全流程跟踪,从项目策划、申报材料编制到审批对
接,全程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实现项目申报成功率提升至86%。同时,积极推动
重大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成功推动X国家物流枢纽、X新能源装备基地等5个百亿级
项目纳入省级重大项目库,为我市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提前谋划储备“十
五五”规划重大工程包项目48项,为未来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做好充分准备。
(二)在深化系列改革上创亮点显特色。深化系列改革工作中,我们积极探
索创新,打造了诸多特色亮点。全面完成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建立“标
准地”出让制度,通过明确土地出让标准,简化审批流程,实现工业用地“拿地即开
工”项目18个,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极大提高了项目落地效率。在信
用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深化拓展,归集信用数据超800万条,“信易+”应用场景拓展
至12个领域,让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在多个领域享受到便利和优惠,有效激发社
会诚信氛围。在推动全市统一大市场建设上,清理妨碍公平竞争政策文件47件,建
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处理失信被执行人案件562件,有力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
序。
(三)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提质效打底色。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我们创新推出“营商通”3.0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优化办
事流程,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电子化率达98%,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5个
工作日,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开展“暖企行动”专项服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
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320家次,收集并协调解决要素保障问题187项,切实帮助企
业解决实际困难。建立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等36人组
建监督队伍,开展暗访督查6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整改清单43项,并跟踪督
促整改落实,有效提升了营商环境的监督效能。
(四)在夯实基层基础上补短板添亮色。为提升基层发展改革能力,我们实施
基层发展改革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业务培训12场次,覆盖县乡干部800余人次,通
过专业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有效提高了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成经
济运行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19个部门数据资源,实现重点指标动态监测,为科学
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完成县域经济发展评估体系重构,形成3大类18项核心
指标,开展首轮县域经济体检,出具诊断报告8份,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
了精准的诊断和建议。
(五)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出实招提成色。在服务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创新工
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建立“三色管理”项目推进机制,对136个市级重点项目实行
红黄绿分级预警,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度和协调,共协调解决用地、环评
等堵点问题89个,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批次,新开工亿
元以上项目65个,完成投资3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8%,为全市经济增长注入强大
动力。创新实施“项目会战”行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动XX高铁枢纽等15个重大项
目提前完成半年建设任务,彰显了项目建设的“发改速度”。
(六)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增定力除锈色。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工作全过
程。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32项,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全面
从严治党工作落到实处。开展廉政风险排查3轮,建立重点岗位防控台账45份,对
廉政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和防控。深化“清风发改”建设,组织警示教育6次,通过
典型案例剖析,敲响廉政警钟;开展作风专项督查8次,通报典型案例2起,起到了
良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创新“党建+项目”工作模式,在12个重大项目一线建立临
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评选党员先锋
岗23个,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争资立项精准性有待提升。项目谋划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部分项目存在
同质化倾向,28%的储备项目与产业发展规划契合度不足,未能充分体现我市产业
特色和发展需求。部分县区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上半年有9个项目因可行性研究
报告不完善、手续不齐全等问题未通过省级评审。此外,要素保障协调机制尚不健
全,跨部门协同效率较低,重大项目用地指标落实率仅为78%,制约了项目的顺利
推进。
(二)改革系统集成效应尚未显现。“放管服”改革存在碎片化现象,26%的涉企
审批事项未实现全链条优化,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充分,审批流程不够顺畅。信用
监管应用场景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