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委 2025 年上半年抓基层党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坚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守“科技公司、
产业报国”初心,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谋好“党建篇”走
好“发展路”,探索并形成了“核心引擎、堡垒强基、先锋示范、
人才强企、文化聚力、清风护航”党建“六大工程”,把政治优
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
能。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聚焦政治领航,实施核心引擎工程,筑牢党建“主心
骨”。一是聚力谋远,提高政治站位。集团党委始终把坚持党的
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矢志不渝
推进强根铸魂。聚焦政治引领这一根本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工作的
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学
习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
站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员干部
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找定位、谋发展、促
落实的政治站位。二是聚魂赋能,深化理论武装。集团党委持续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正在深入开展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精心开
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主题党日”年度计划,结
合集团实际,运用“智慧党建”“公司党校”线上平台,打造党
员教育微视频和精品课;依托“党员书屋”“党建活动阵地”线
下平台,开展情景剧展演和党课宣讲活动,紧密联系企业实际,
围绕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新融合发展,智改数转、人工智能、全球化运营等议题开展学习
研讨,将政治理论形象化、内涵要求精细化、学习形式生动化,
确保党的创新理论直达基层、深入人心,从而转化为推动企业高
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聚焦提质增效,实施堡垒强基工程,建好组织“高架
桥”。集团党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
为有效实现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坚强战斗载体。一是抓好规范
化,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
系。根据集团经营管理隶属科学调整基层党组织架构,分层落实
基本保障,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组织书记队伍、党务工作者
队伍“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考核
体系,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强化“一岗双责”落实,连续
十几年开展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基层
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推动责任落地落实,为规范高效开展党建
工作、有力有效发挥党建作用提供了有效指引。二是抓好融合力,
着力发挥堡垒作用。坚持“融合、务实、创新”的党建工作理念,
以数字化赋能促进党建和生产经营同频共振,打造“智慧党建”
系统构建党建信息化工作新载体新模式,实现党组织生活智慧化
管理。坚持把生产经营“主战场”作为党建工作“主阵地”,结
合企业生产实际动态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开展“党建业务深
度融合”专项行动,引导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聚力研发、
制造、营销、管理的全过程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聚焦榜样引领,实施先锋示范工程,配强党员“排头
兵”。树立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先行理念,将先锋示范作为推动企
业创新创效的重要抓手。一是夯基固本,抓好先锋培育。着力建
设高素质专业化国企党员队伍。严格落实省委“九必先、九抓实”
发展党员要求,将政治标准贯穿发展党员全过程,创新实施“双
向培养”机制,重点在非党员干部、关键技术人才、核心技能人
才中发展党员,同步推动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持续优化党员
队伍结构。通过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司党校教育平台,
完善 O2O 培训模式,用好企业教育资源,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
抓好精准党员培训,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二是聚势扬优,强
化先锋作用。连续二十多年深入开展“先锋行”创先争优活动。
围绕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项目攻坚、核心技术突破,组织和发动
广大党员制定争创目标、开展践诺行动、争当岗位先锋,通过分
级评选、命名授牌等方式,树立“先锋岗”“先锋小组”标杆,
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员建功,确保生产经营目标高质量完成,设立
党员示范责任区 240 个,命名授牌党员先锋岗 158 个、党员先锋
小组 80 个,一大批党员在生产经营各条战线脱颖而出,成为推
动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聚焦汇智引擎,实施人才强企工程,锻就发展“金刚
钻”。集团党委坚持“党管人才”重大原则,始终把党的领导贯
穿于用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了“党建引领—人才集聚
—业务突破”的良性循环。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选贤任能提质
有效。着力建立专业化干部“引育选用管”全链条机制。结合企
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优化干部管理体系,鲜明“有为者有位、
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的用人标尺,科学调配领导班子,确
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通过干部跨产业交流、助理制实践锻炼、
后备干部专项培养等机制,配套开展系统性管理培训,加强“一
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