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研讨会上的党课
讲稿:筑牢廉洁防线,共塑清风乡镇
同志们:
“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作风建设,关乎党
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
记深刻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
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
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违
规吃喝,看似事小,实则危害巨大,它不仅侵蚀党的肌体健康,
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更破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社会
风气。当前,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
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
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乡镇作为服
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直面百姓,工作千头万绪,与群众的
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更要深刻认识到违规
吃喝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保持清醒头脑,坚守纪律底线,以
扎实的作风和清正的形象,为乡镇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力量。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违规吃喝问题的严重危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
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
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
风。”违规吃喝,看似是个人生活小节,实则是关系党在人民群
众心中形象的大事,是对党的优良作风的背离,严重损害了党的
人格力量。
(一)损害党的形象,削弱群众信任。党的形象是通过每一
位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展现出来的。群众往往从身边党员干部的
具体行为来评价党。违规吃喝行为,让群众看到的是党员干部的
贪图享受、不务正业,这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
驰。长此以往,群众会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怀疑,进而削
弱对党的信任,影响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根基在人民、
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旦失去群众信任,党就会成为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党的事业将失去最坚实的支撑。
(二)破坏党风政风,带坏社会风气。党风政风引领着社会
风气的走向。党员干部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和管理者,其行为具
有示范和导向作用。违规吃喝之风一旦在党内蔓延,就会迅速向
社会扩散,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恶化。在一些地方,违规吃喝成
为一种所谓的“潜规则”,人们为了办事、谋利,纷纷效仿,请
客送礼、大吃大喝之风盛行,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和公平
正义,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阻碍了社
会的文明进步。
(三)滋生腐败土壤,侵蚀党的肌体。“千里之堤,溃于蚁
穴。”违规吃喝往往是腐败的前奏。很多腐败分子的堕落之路,
就是从一顿饭、一杯酒开始的。在觥筹交错之间,原则被抛在
脑后,利益输送悄然进行。违规吃喝为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
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成为腐败滋生的重要源头。它侵蚀着党的
肌体健康,破坏党的纪律和规矩,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若
不加以坚决整治,必将危及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四)影响工作效率,阻碍乡镇发展。乡镇工作任务繁重,
需要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为群众服务、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
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然而,违规吃喝会导致党员干部精神懈怠、
意志消沉,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吃喝应酬上,无心工作。这
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会使一些民生工程、发展项目得不到有
效推进,阻碍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
肩负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任,任何因违规吃
喝而影响工作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二、剖析根源,精准把握违规吃喝问题的深层原因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违规吃喝问题屡禁不止,既有个
人思想层面的原因,也有制度监管方面的漏洞,还有社会环境等
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深入剖析根源,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所
在,为精准施策、有效整治提供依据。
(一)思想防线松动,理想信念滑坡。一是价值观扭曲。部
分党员干部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
生,将个人利益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追求物质享受,把吃喝
当作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错误价值观的驱使下,逐渐丧失
了对违规吃喝行为的警惕性。二是纪律意识淡薄。对党的纪律和
规矩缺乏敬畏之心,没有真正认识到违规吃喝是严重违反党纪的
行为。在他们看来,吃点喝点是小事,无伤大雅,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不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受到严重处理。这种对纪律
的漠视,为违规吃喝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三是宗旨意识淡化。
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没有把心思放在为群众谋福祉
上。在工作中,不是想着如何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而是热衷于
拉关系、搞应酬,通过吃喝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背离了党的根本
宗旨。
(二)制度执行不力,监管存在漏洞。一是制度不完善。一
些关于公务接待、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不够细化,存在模
糊地带,给违规吃喝者留下了操作空间。例如,对公务接待的标
准、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随意变通的
情况。二是执行不到位。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在实
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严的问题。对违规
吃喝行为的监督检查不够常态化、制度化,往往是在上级有要求、
有检查时才进行突击检查,缺乏日常的有效监管。三是监督机制
不健全。内部监督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单位的纪检监察机构履职
能力不足,对违规吃喝问题不敢监督、不会监督。外部监督渠道
不畅,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等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难以形成有效
的监督合力。
(三)社会风气影响,人情关系干扰。一是不良社会风气
的侵蚀。在一些地方,请客吃饭成为一种社交常态,“酒桌文化”
盛行,认为只有通过吃喝才能拉近关系、办成事情。这种不良
社会风气对党员干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
中陷入违规吃喝的泥潭。二是人情关系的干扰。中国是人情社会,
一些党员干部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拒绝亲朋好友、同事下属的宴
请。在人情与纪律的较量中,往往选择了人情,放弃了原则,为
违规吃喝行为提供了借口。
(四)政绩观偏差,错误政绩导向。一是重表面轻实质。一
些干部为了追求表面上的政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通过吃喝来营造所谓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