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村(社区)党支部违规吃喝专项整
治工作会议上的专题党课
同志们:
近期,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
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
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严重损害
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侵蚀了党的执政根基。村(社区)
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党支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
利益和基层的和谐稳定。开展此次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是深
入贯彻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升
基层高效能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下面,我围绕此次专项整治工
作,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抵制违规吃喝的思想堤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
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
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
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违规吃喝看似是“小事
小节”,实则是严重的作风问题,它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败坏
党风政风,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村(社区)党支部而言,
深化思想认识,是抵制违规吃喝的首要任务。
(一)深刻认识违规吃喝对党的形象的损害。党的形象是通
过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言行来展现的。村(社区)党支部处于基层
一线,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被群众看在
眼里。违规吃喝行为背离了党的宗旨,让群众看到的是党员干部
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破坏了党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这会使群众对党的信任度降低,削弱党在基层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影响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
己的身份和使命,以良好的作风为党增光添彩。
(二)充分认清违规吃喝对基层治理的阻碍。基层治理的目
标是实现基层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这需要村(社区)党支部团结
带领群众共同努力。违规吃喝会分散党员干部的精力,使其无法
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同时,这种行为容易引发群众的不满
和质疑,破坏基层的和谐氛围,增加基层治理的难度。例如,在
一些涉及民生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如果存在违规吃喝问题,
群众会对项目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从而不配合工作,导
致项目推进受阻。我们要明白,只有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
赢得群众的支持和配合,顺利推进基层治理工作。
(三)清醒看待违规吃喝对个人前途的危害。违规吃喝是违
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一旦被查处,必将受到严肃的处理。这不仅
会给个人带来政治上的损失,如党纪政纪处分、职务晋升受阻等,
还会影响个人的声誉和家庭的幸福。许多曾经优秀的党员干部,
因为一时的贪念和放纵,陷入违规吃喝的泥潭,最终毁掉了自己
的前途。我们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珍惜自
己的工作岗位和政治生命,自觉抵制违规吃喝的诱惑。
(四)不断增强抵制违规吃喝的行动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
导,只有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的危害,才能在行动上自
觉抵制。村(社区)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通过开展
专题学习、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
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学习相关党纪国法,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
识。同时,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约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
到慎独、慎微、慎初,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决杜
绝违规吃喝行为。
二、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整治违规吃喝乱象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违规吃喝问题在一
些村(社区)仍时有发生,且呈现出多样化、隐蔽化的特点。我
们必须聚焦这些突出问题,精准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
(一)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一是纪律意识淡薄,无
视规定红线。部分村(社区)党员干部对党纪条规缺乏敬畏之心,
没有深刻认识到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可能带来的利益输送和
不公平问题,认为只是简单的人情往来,从而轻易突破纪律底线。
二是权力观扭曲,将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在与管理服务对
象的交往中,一些党员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可以为对
方提供便利,接受宴请是理所当然的回报,这种错误的权力观导
致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监督机制缺失,缺乏有效约束。在基层,
对党员干部与管理服务对象交往的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缺乏明确
的监督标准和有效的监督手段,使得一些违规宴请行为难以被及
时发现和制止。
(二)公款吃喝和超标准接待。一是预算管理不严格,经费
使用随意性大。一些村(社区)在公务接待经费预算编制上不够
科学合理,存在预算过高或预算执行不严格的情况,为公款吃喝
和超标准接待提供了资金空间。二是公私不分,将公款用于私人
消费。个别党员干部缺乏公私分明的意识,把公款当成自己的
“小金库”,在公务接待中借机大吃大喝,甚至将私人宴请费用
混入公款报销。三是攀比心理作祟,追求高规格接待。在一些公
务活动中,部分村(社区)干部为了显示“热情”和“重视”,
互相攀比接待标准,导致超标准接待现象屡禁不止。
(三)“不吃公款吃老板”等隐形变异问题。一是利益勾连,
形成不正当关系。一些村(社区)党员干部与企业老板相互勾结,
表面上是朋友间的聚餐,实际上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利益输送,
为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便利。二是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
“不吃公款吃老板”的行为往往以隐蔽的方式进行,如选择私人
会所、农家乐等场所,或者以加班餐、工作调研等名义掩盖违规
吃喝的实质,给监督检查带来很大困难。三是缺乏有效监督手段,
难以发现线索。目前,针对这种隐形变异问题的监督手段相对滞
后,主要依赖群众举报和传统的监督检查方式,难以主动发现问
题线索,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长期存在。
(四)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或隐蔽场所吃喝。一是追求奢靡享
受,背离艰苦奋斗精神。部分村(社区)党员干部受享乐主义思
想影响,追求高档、奢华的消费环境,违规出入私人会所或隐
蔽场所吃喝,这种行为不仅浪费钱财,更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
形象。二是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私人会所等场所
往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一些违规吃喝行为在其中发生,容易引
发社会猜测和负面舆论,破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是逃避监督检查,妄图逃脱纪律制裁。一些党员干部为了逃避
组织的监督和检查,选择在私人会所或隐蔽场所进行吃喝活动,
自以为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但最终还是难逃党纪国法的惩处。
(五)违规组织或参加老乡会、同学会等带有吃喝性质的活
动。一是拉帮结派,形成小圈子。一些村(社区)党员干部借老
乡会、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