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5 年上半年,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
府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统筹推进争资立项、改革创
新、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开展
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全力争资立项上强举措转角色。上半年,我局锚定
资金争取目标,创新工作方法,积极转变工作角色,争资立项工
作成绩斐然。累计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27 个,获批资金
12.6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8%;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15 个,额度达 23.8 亿元。为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我们创新建
立“项目管家”服务机制,对 32 个重点争资项目实行全流程跟
踪,从项目策划、申报材料编制到审批对接,全程提供专业指导
和服务,实现项目申报成功率提升至 86%。同时,积极推动重
大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成功推动 X 国家物流枢纽、X 新能源
装备基地等 5 个百亿级项目纳入省级重大项目库,为我市长远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提前谋划储备“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
包项目 48 项,为未来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做好充分准备。
(二)在深化系列改革上创亮点显特色。深化系列改革工作
中,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了诸多特色亮点。全面完成省级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建立“标准地”出让制度,通过明确
土地出让标准,简化审批流程,实现工业用地“拿地即开工”项
目 18 个,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极大提高了项目落
地效率。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不断深化拓展,归集信用数据超
800 万条,“信易+”应用场景拓展至 12 个领域,让信用良好的
企业和个人在多个领域享受到便利和优惠,有效激发社会诚信氛
围。在推动全市统一大市场建设上,清理妨碍公平竞争政策文件
47 件,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处理失信被执行人案件 562
件,有力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三)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提质效打底色。优化营商环境是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创新推出“营商通”3.0 智慧服
务平台,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企业开办
全流程电子化率达 98%,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 45 个工
作日,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开展“暖企行动”专项服务,
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 320 家次,收集并协
调解决要素保障问题 187 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建立
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聘请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等 36 人组建
监督队伍,开展暗访督查 6 次,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形成整改清
单 43 项,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有效提升了营商环境的监督效
能。
(四)在夯实基层基础上补短板添亮色。为提升基层发展改
革能力,我们实施基层发展改革能力提升工程,组织业务培训
12 场次,覆盖县乡干部 800 余人次,通过专业知识讲解和案例
分析,有效提高了基层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建成经济运
行监测大数据平台,整合 19 个部门数据资源,实现重点指标动
态监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完成县域经济发展
评估体系重构,形成 3 大类 18 项核心指标,开展首轮县域经济
体检,出具诊断报告 8 份,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
准的诊断和建议。
(五)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出实招提成色。在服务项目建设过
程中,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建立“三色管理”项
目推进机制,对 136 个市级重点项目实行红黄绿分级预警,根据
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度和协调,共协调解决用地、环评等堵
点问题 89 个,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3
批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65 个,完成投资 352 亿元,占年度
计划的 58%,为全市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创新实施“项目
会战”行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动 XX 高铁枢纽等 15 个重
大项目提前完成半年建设任务,彰显了项目建设的“发改速度”。
(六)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增定力除锈色。坚持把全面从严治
党贯穿工作全过程。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 32 项,明
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到实处。开展
廉政风险排查 3 轮,建立重点岗位防控台账 45 份,对廉政风险
点进行全面梳理和防控。深化“清风发改”建设,组织警示教育
6 次,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敲响廉政警钟;开展作风专项督查 8
次,通报典型案例 2 起,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创新
“党建+项目”工作模式,在 12 个重大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
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评
选党员先锋岗 23 个,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存在问题
(一)争资立项精准性有待提升。项目谋划质量需进一步提
高,部分项目存在同质化倾向,28%的储备项目与产业发展规划
契合度不足,未能充分体现我市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部分县区
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上半年有 9 个项目因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完
善、手续不齐全等问题未通过省级评审。此外,要素保障协调机
制尚不健全,跨部门协同效率较低,重大项目用地指标落实率仅
为 78%,制约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改革系统集成效应尚未显现。“放管服”改革存在碎
片化现象,26%的涉企审批事项未实现全链条优化,部门之间信
息共享不充分,审批流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