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局长围绕整治形式
主义为基层减负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形式主义,犹如无形的“枷锁”,长期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严重阻碍了
农业农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整治形
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关乎着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关
乎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接下
来,我将围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一主题,从五个方面与大家深入探讨。
一、追根溯源,洞察形式主义在农业农村领域的“病灶”
(一)会议文件“泛滥成灾”。一是会议冗长繁杂,效率低下。“层层开会、层层
传达”成了常态,许多会议缺乏实质性内容,领导讲话长篇大论,多是重复上级文
件精神,没有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具体可行的举措。而且会议时间安排不合理,常常
占用基层干部大量的工作时间,导致他们无暇顾及田间地头的实际事务。比如,为
了传达一个关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文件,从市里到县里,再到乡镇,层层召开
会议,每个会议都要耗费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等基层干部回到工作岗位,黄花菜
都凉了,推广工作的最佳时机也错过了。二是文件数量众多,质量堪忧。“以文件
落实文件”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部门为了显示对工作的重视,不管文件内容是否具
有可操作性,一股脑儿地往下发,导致基层干部被文件“淹没”。有的文件照抄照搬
上级文件,没有结合本地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基
层干部看了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如何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基层干部每周收到
的各类文件多达数十份,其中相当一部分文件对工作并没有实质性的指导作用。
(二)督查检查“走马观花”。一是督查检查过于频繁,加重基层负担。
各类督查检查名目繁多,一个接着一个,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今天是安全生
产检查,明天是环保督查,后天又是扶贫工作考核,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准备
迎检材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开展工作。而且有些督查检查缺乏统筹协
调,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检查,让基层苦不堪言。比如,在一个月
内,同一个乡镇可能会迎来来自不同部门的四五次检查,每次检查都需要准备
不同的材料,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是督查检查流于形式,注重“留
痕”。一些督查检查人员只注重看材料、看台账,不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实际情
况,只要材料齐全、台账规范,就认为工作做得好,反之则认为工作不到位。
这就导致基层干部为了应付检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材料、补台账
上,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的开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材料出政绩”的怪现象,只
要材料做得漂亮,工作就可以得到肯定,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工作落实“浮于表面”。一是决策脱离实际,缺乏调研。一些领导干部
在制定农业农村政策时,没有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
的真实需求,仅凭主观臆断做出决策,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比
如,在推广某种农作物新品种时,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是否适合种
植,盲目下达种植任务,结果农民种下去后产量极低,不仅没有增加收入,反而
造成了损失。二是工作执行不力,敷衍了事。一些基层干部在执行农业农村工作任
务时,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存在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现象。对于上级安排的工
作,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不认真落实,导致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佳。比如,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有些村干部只是简单地组织村民打扫一下卫生,拍
几张照片应付检查,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环境问题很快就反弹回原状。
二、把握核心,领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义”
(一)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能够让基
层干部从繁琐的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
入到实际工作中。当基层干部不再被形式主义所困扰,他们就能更加专注于
农业生产指导、农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等工作,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实
事、解难题。这样一来,基层干部的工作成就感会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
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减负也是对基层干
部的一种关爱和信任。当上级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束缚,给予基层干部
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和创新空间时,基层干部会感受到组织的信任和支持,从
而更加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他们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政
策,探索适合本地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二)提升农业农村工作实效。形式主义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有
效开展,只有坚决整治形式主义,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通过精简会议和文件,能够让基层干部迅速准确地了解工作重点和要求,避免在
繁琐的会议和文件中迷失方向。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能够让基层干部
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在
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业农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治形式主
义还能够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创新发展。当基层干部摆脱了形式主义的束缚,他
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如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如何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等问题,从而提出更多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这些创新举措将
有力地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式主义的存在,使得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
之间的联系被削弱,农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
减负,能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声音,了
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农民群众看到基层干部真正在
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会提高,党群干
群关系也会更加密切。整治形式主义还能够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业农村发展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农民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工作是实实在在为他们谋福利
时,他们会更加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例如,在
农村产业发展中,农民群众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发展特色产
业,增加收入,从而形成政府与农民群众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精准施策,开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良方”
(一)精简会议文件,减轻工作负担。一是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建立会
议审批制度,对于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对于能够合并召开的会议一律合
并召开。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减少参会人员,避免无关人员陪会。例如,在安排
农业生产工作时,可以将相关的种植、养殖、农机等业务会议合并召开,一次性
传达工作要求,避免多次开会。同时,尽量采用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形式,减
少基层干部的路途奔波。二是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
会议主题和议程,提前将相关材料发给参会人员,让他们有时间进行思考和研
究。会议过程中要直奔主题,避免冗长的讲话和讨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对于
会议确定的事项,要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加强跟踪落实,确保会议精神得到
有效贯彻。三是精简文件数量,提高文件质量。严格执行文件审批制度,对于没
有实质性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不发。加强对文件内容的审核,确保文件
结合本地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文件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长篇大论和
官腔官调。同时,要推进文件电子化,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提高文件传输效率。
(二)规范督查检查,注重工作实绩。一是统筹规范督查检查。建立健全督查
检查统筹协调机制,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对各类督查检查进行统一管理和安排,避
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制定年度督查检查计划,明确督查检查的内容、时间和
方式,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减少临时性督查检查。例如,可以将安全生产、环保、
扶贫等相关的督查检查进行整合,一次性完成,避免多次检查给基层带来负担。
二是改进督查检查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