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街道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
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
书记将基层治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深刻指明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作
用、方法路径、实践要求。网格治理成为了全方位推进基层治理
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
实现网格治理凝聚城市社区治理合力成为当今必须攻克的一个
课题。按照《XXX 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围绕城市社区网格化
治理这一课题,带着 XX 街道探索推进网格治理过程中的实际问
题,走访了 XX 街道 5 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
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一)XX 街道发展现状:XX 街道辖区面积 XX 平方公里
(城区面积 XX 平方公里),辖 X 个社区 XX 个居民小组,其中
城市社区 X 个农村社区 X 个。现有户籍人口 XX 户 XX 人,“七
人普”常住居民 XX 人,现实际居住人口 XX 万人。2023 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 XX 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
达到 XX 元、XX 元。XX 街道是中心城区“一主两副五片区”
轴心,一是经济发展“增长极”。辖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和工业
企业、汽车销售、商贸服务等企业 XX 家(“四上企业”XX
家),个体工商户 XX 家,亿元级市场 X 个,有农副产品加工企
业 XX 家,年产值达 X 亿元以上;在“五经普”工作中,统计
上报企业增加值 XX 亿元(不含“四上企业”),位居全区之首。
二是新城建设“主战场”。街道承担了全区 70%以上的重点建设
项目任务,保障了全区 XX 个重点项目用地需求,XX 高铁 XX
站、高速公路东互通、XXX 易地技改等重点项目均在 XX 辖区。
三是城市发展“新引擎”。街道是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属地,教
育、卫生资源集聚,XX 中学、XX 中小学等 5 所学校纳入 XX
融合教育 XX 集团,中心医院、民族医院辐射带动更加突出,
XXX、XX、XXX 等商业综合体陆续营业,XX 化石公园、XX
大峡谷、XX 圣景独具特色,城市发展后劲十足。
(二)网格治理现状:XX 街道共划分 47 个网格、233 个微
网格,配备 47 名专职网格员,其中 2023 年通过公开招录专职网
格员 23 名。XX 街道辖区内有 XX 站、XX 东互通、XX 南互通
等重要交通枢纽,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和市民新诉求交织,面临着
管理难度大、管理对象成分复杂、社情复杂等多重挑战。
二、存在治理难点
网格治理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生事物,我街道目前仍处
于探索发展阶段,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治
理难点:
(一)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网格化治理难度较大。XX 街道
15 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存在大量呈点状分步的城乡结合部区域,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不足、多元化利
益诉求、矛盾主体多元化等新城建设问题激增。
(二)小区物业服务主体多,矛盾纠纷数量多。小区物业多
元纠纷化解机制有待深化,小区业委会成立数量少、服务作用不
明显,公区管理、停车、绿化、电梯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严重制约网格治理效能,难以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小
区物业服务矛盾亟待解决。
(三)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问题多。XX 街道是新城建设主
战场,辖区内征地拆迁工作时间横跨 20 余年,期间经历多次征
拆政策调整,加之,部分被征拆户希望沿用已被废止政策进行征
拆,造成新的矛盾。由于拆迁安置触及每个群众的切身利益,敏
感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体上
访,影响社会稳定。
三、XX街道网格治理发展经验可资借鉴
(一)构建“五共五治”网格格局,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阻力。
一是强化阵地建设。秉承“小办公、大服务”理念,以“集
约式场所、多功能设置、零距离服务、高品质治理”为导向,投
入资金 420 余万元升级改造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3 个,推动党
员群众学习有阵地、议事有去处、活动有场所。二是强化制度落
实。持续高位推动“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规范建成街道基
层治理指挥中心。不断完善上线“核心业务”86 项,因时因需
向相应板块、网格员派发任务清单,累计推动 23535 项下派任务
闭环完成。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问题闭环解决机制,累
计办结网格事件 2492 件,96.4%在社区网格办结,基本实现“小
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三是探索矛盾纠纷化解路径。街
道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积极开展网格治理探索与实践。
通过齐抓共管、同题共答、多元共治、文明共享、云上共建的
“五共统筹”,一体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五
治协同”,破解网格治理难点痛点堵点,构筑务实管用的城市社
区社会治理体系。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 1087 件,成功化
解 1073 件,化解率达 98.71%,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统筹到位、调
度到位、化解到位、保障到位“四个到位”。
(二)探索“456工